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人民电视|一说到底


 
第89期2014-06-27

北京幼升小,办证大作战?

本期嘉宾

人民日报记者赵婀娜
人民日报记者赵婀娜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4年8月进入人民日报社,先后在人民日报天津记者站、人民日报北京记者站、人民日报教科文部工作,目前是人民日报政文部教育采访室记者,工作在教育领域采访的第一线。

视频介绍

今年关于北京市幼升小话题的讨论格外火爆,但与教育专家更喜欢谈论“限制跨区”“取消共建”“公开片区”等等变化不同,我们从网络论坛看到的是家长们的各种吐槽和心酸。对一个有北京户口的孩子来说,他不可以择校了,户口在哪儿或者住在哪儿就在附近就近上学。而如果没有北京户口,事情就变得非常复杂。

为啥专家看到的多是进步,网上却一片抱怨之声?

  这次北京幼升小和小升初政策调整,使得很多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这条路走不通了,所以他们有些情绪上的反弹。这看起来是一个教育领域的问题,就是一个学生去哪上学,但是背后暴露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的人口容纳率,城市公共服务配套,以及外来人口管理的问题等等。之所以在一个媒体的公开的舆论场和民间的百姓的舆论场上,对这件事情上有着一个比较大的态度的差别,我觉得可能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在这儿。

严禁择校,教育主管部门其实要下决心自断“财路”

  少数地方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有些人是希望能够故意地造成学校之间的差距的,什么概念呢?如果有好学校,也有不好学校,就会造成这种有人去好学校的一些需求,就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寻求自己个人利益的一些机会和可能。如果能够真正地把学校的水平拉到均衡,从根本上消除大家去择校的原始冲动,实际上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他是要下决心的,那就是真正从根本上破除自己既得利益的藩篱,不要让择校成为他获取个人利益、升官发财资本的渠道和平台。

《一说到底》2014年6月27日播出第89期:《北京幼升小,办证大作战?》

以下为节目文稿。

【解说】北京幼升小改革遭遇大吐槽

【嘉宾】政府要坚定,给予公众一个信心,我们的目的是保证给大家提供一个入学的机会,而不是有意为难和刁难大家。

【解说】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需要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

【嘉宾】不要让择校成为他获取个人利益、升官发财资本的渠道和平台

嘉宾:人民日报记者赵婀娜

【解说】今年关于北京市幼升小话题的讨论格外火爆,但与教育专家更喜欢谈论“限制跨区”“取消共建”“公开片区”等等变化不同,我们从网络论坛看到的是家长们的各种吐槽和心酸。

赵婀娜:今年的政策的实施力度之大,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可能在政策制定初衷过程中有很多老百姓觉得政策的到来有点过于突然,几个证件的办齐和准备过程当中还没有能够一步到位,没有及时办理下来,所以觉得政策有点突然。第二个原因,可能还是本质上反映了在北京市这样一个优质教育资源极度紧张的大的教育生态的背景当中。由于这样政策的制度设计,使得很多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这条路走不通了,所以他们有些情绪上的反弹。

【解说】为什么这些家长有这么大的情绪呢?不妨来看看今年北京幼升小的变化。对一个有北京户口的孩子来说,他不可以择校了,户口在哪儿或者住在哪儿就在附近就近上学。但对一个没有北京户口的孩子来说,事情就比较复杂了:首先要认真学今年的新政策,仅以朝阳区为例,仅入学指南就有11页纸,其次要多方打听,因为有些要求并没有在指南中说明,比如除了明确规定的五证之外还要3个月社保缴纳的证明,最后就得祈祷自家所在片区今年入学的孩子别太多,因为学位紧张,身份不同的孩子在安排时顺序不同。

赵婀娜:我觉得可能是根本性的原因,那就是真的暴露出来了教育领域当中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一个教育领域内单纯的问题,其实它背后涉及了很多教育领域之外的问题,就拿幼升小和小升初的政策而言,它看起来是一个教育领域的问题,无外乎就是一个学生去哪上学的问题,去哪获得一个学位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它背后暴露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的人口的容纳率的问题,城市的服务的问题,以及包括这次要求的几个证件,五证、七证等等,这证件背后其实反映出来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的问题,以及外来人口管理的问题等等。之所以在一个媒体的公开的舆论场和民间的百姓的舆论场上,对这件事情上有着一个比较大的态度的差别,我觉得可能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在这儿。

【解说】过几天,即将在北京开始读小学的十几万小朋友就要领到入学通知书了。有一些在京入学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已经准备回老家就读或在京读民办学校。有观点认为,此次北京严控非京籍儿童小学入学是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杀手锏,亦有反对声音认为这有违义务教育公平原则,将会增加留守儿童和失学儿童数量。对于这次幼升小的改革措施,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赵婀娜:衡量一个改革的举措到底是成功还是不成功,或者是到底是科学的理性的还是不科学和非理性的,我觉得还是要看到这个政策的制度设计的根本上,是不是为了进一步地从根本上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不是在为绝大多数人设计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游戏规则。就拿小升初的政策背后的一个现象来说,它的主要针对的一个问题是在于目前北京市包括上海、广州这样大中型城市择校情况实在愈演愈烈,我们发现每到入学前夕,家长们托人找关系,找各种各样的关系,花钱,已经变成了在上学过程当中的必修课。每到入学季,所有的校长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惊弓之鸟的状态。每年校长在入学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求学的入学的压力,使得他们苦不堪言,这就证明什么?在对于很多中学、小学的校长身上,他们身上承载了太多的本来是应该由教育主管部门所承载的教育均衡,入学机会公平这样一个责任,现在已经承载到了学校校长身上,他们承载不起,所以他们只能躲起来

【解说】择校的巨大需求,是对教育部门的一道考题。目前的改革措施,从初衷上看,是为了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从根本上降低家长的择校冲动,也是破除教育部门利益藩篱的举措。

赵婀娜: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他们很多人是希望能够故意地造成这种学校之间的差距的,什么概念呢?如果有的好学校,也有不好的学校,有了好学校,就会造成这种有人去好学校的一些需求,就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寻求自己个人利益的一些机会和可能,所以我们说,如果能够真正地把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水平拉到均衡的状态,从根本上消除大家去择校的原始冲动,实际上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他是要下决心的,下什么样的决心,那就是真正从根本上破除自己既得利益的藩篱,不要让择校成为他获取个人利益、升官发财资本的渠道和平台。

【解说】“教育均衡、不再择校”,北京市小升初改革给大家描绘着一个光明的前景。但不可否认,这场改革还是让不少人很受伤。特别是一些外地在京人士,觉得冤的很。明明是4月才发的通知,却要求暂住证3月底前就办好;明明来京多年有房有工作,却因为父母有一方社保不在本区让孩子上不了学;万般无奈,就有人通过假离婚来规避政策规定,可婚离完才知道要5月1日前离才有效,白离了。

赵婀娜:我觉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逼得大家去做假,或者大家不得不去做假,或者大家主动去做假,原因还是在于几个方面。首先,还是从政府部门来考虑,一个是要政策延续性,不能跟去年的政策有变化太大,如果你变化太大的话,会给老百姓造成一个措手不及,要给他一个时间准备的时间。所以政府要加强调研。学位的提供和学位需求之间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匹配,如果不明确,最后吃亏的还是老百姓,而且造成了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可能在执行过程中,政府要坚定,给予公众一个信心,我们的政策设计是合理的,我们的初衷是好的,我们的目的是保证给大家提供一个入学的机会,而不是有意为难和刁难大家。

【解说】除了在办理各种手续时被踢来踢去,刁难冷眼之外,被强烈吐槽最多的就是没有户籍是不是就低人一等,处处感受“北京不欢迎你”。

【街采】您觉得北京今年幼升小是不是对外地户口的不友好?

赵婀娜:像北京这样的一个外地人口占据了四成的特殊的大城市的生态区,它的优质资源,教育资源还是相对有限的,尽管说,我们一再强调说,我们不能把政策的讨论的方向引向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间的竞争,一个争夺资源和挤出效应这样一个方向上去看,但是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优质教育资源还相对贫乏、有限的情况下,一个政策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势必会引起外地人和本地人之争。户籍制度的改革还是跟其他的制度的改革相比较起来,还是推动比较缓慢的,原来的制度已经不满足我们目前老百姓对于一些教育医疗和劳动保险这样的需求的情况下,怎么样能让这么多设计,户籍制度的设计能够满足于老百姓基本的生活所需,不要变成我们生活实际的障碍和困难,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未来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解说】对于今年新入学的小学生,个人信息通过网络平台采集、电子学籍管理是北京市幼升小最直观的改革点,公众期待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能够真正保证政策在执行中体现出用系统说话,用制度说话,杜绝人情关系走后门的可能性。

赵婀娜:一定要让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修改的痕迹清晰可寻,你的录入地、录入时间、录入员、修改地、修改时间、修改原因和修改的人是谁,我觉得这是一定要清晰可见的,而且,一定这个信息、这个数据要保留在整个教委的信息数据库当中,保留在一定的年限。一旦有人举报,我们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翔实地查出来的确有人进行了人为修改,修改员是谁,他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可能性是出现在哪里。事后保留事后追责。我觉得还是要加强信息公开的力度和民众参与和监督的力度,一方面把我们这个学校自己的区域所辖的住宅区、家庭住址有哪些区域要清晰可见,第二今年提供的学位数是多少,要清晰可见,第三,辖区内有多少适龄孩子人口数量也要清晰可见,第四,通过信息采集之后,目前每个学区和每个学校实际入学的人数是谁,户籍所在地,后面都要清晰可见。

赵婀娜: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的地区,所以说,它也存在着教育上的复杂的生态,存在着校校之间的不均衡,存在着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同时也存在着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我觉得可能还是要从根本上开始做起。先从校校均衡、城乡均衡做起,除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的努力,实际上国家也在进行着跨区域的教育均衡的一些努力和推动。比如说,现在像人大附我们知道,它其实已经不仅在北京的范畴之内建立它的集团化办学,不仅把自己的分校开到昌平、顺义这样北京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不那么高的地方,同时人大附包括山西、内蒙这样的地方,也建立了所谓自己的集团化办学的分校,也向那边派出了自己相对优质的教师的力量。在全国层面上统一进行调度,能够尽可能把北上广这样优质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大的区域的好的学校的力量尽可能向全国辐射开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评论

制作团队

出品人  廖 玒  总制片   唐维红    制片人   雷 阳  游海滨 
主编  苏瑞 白静 后期  王理  李佳   摄像  赵 铮  关 萌  配音  郑紫豪 
页面设计 孙莉娜  模板 关雪松

栏目介绍

  《一说到底》是人民网人民电视全力打造的新闻评论品牌,这里有最深刻的观点、最生动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