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人民电视|一说到底


第62期2014-02-10

“拯救”公务员?

今日嘉宾:曹林

《中青报》社评部主任
《中青报》社评部主任
  2004年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盟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在国内数家媒体开有时评专栏。作品以尖锐、理性、客观和视角独到见长,在批判公权之恶的同时,从未放过对舆论、大众、平民、自我之恶的批判。

视频介绍

2013年以来,中央针对公务员接连出台15项禁令,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18万余名违纪干部,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与“公务员是金饭碗”一同被打破的,是人们对于“腐败零容忍高压线只会是一阵风”的错误判断。但是,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是被殃及的“池鱼”,抱怨说公务员越来越难干。同时,也有众多网友反驳:老百姓才是弱势群体,公务员多少有点资源。一时间,双方辩得不可开交。

公务员也是收入不透明的受害者

  为什么一些正常的收入我们都觉得不正常呢?为什么应得的福利我们都觉得他不应得呢?假如收入公开透明,就不会整天这样被妖魔化,被污名化,被猜测。不会被老百姓怀疑你是一个贪官,你抽的烟,你是不是有别墅,是不是有很多隐性收入。只有透明公开,公务员要求正当的收入,要求正当的福利,才能去说服舆论,否则现在舆论就是把正当的收入、灰色的收入全部混为一谈。

八项规定促使公务员队伍开始挤泡沫

  这一次各种禁令,还有我们的八项规定,其实就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就是把我们以往对公务员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都会挤掉,最后让那些真正对于公务员这个行业有兴趣的,而且觉得我拿这个饭碗,我从事这个职业,又能够养家的,又能够满足我基本生存的那些人,让那些人来做这个岗位,这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解说】2013年以来,中央针对公务员接连出台15项禁令,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的多个方面;与此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18万余名违纪干部,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
【曹林】这一次的禁令,对官员,无论是利益还是心理产生的冲击是很大的。第一个影响是改变了很多公务员对这个官员、公务员身份的那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对于这个身份,可能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提到公务员,提到官员,我们可能想到了很多都是那种很好的词,福利、收入、地位、保障、稳定,都是这些。可能现在经过这一轮的反腐败,经过这一轮的反四风之后,可能很多人已经对公务员这个标签,这样一个身份,有了更现实的期待。
【解说】与“公务员是金饭碗”一同被打破的,是人们对于“腐败零容忍高压线只会是一阵风”的错误判断。但是,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是被殃及的“池鱼”,抱怨说公务员越来越难干。同时,也有众多网友反驳:老百姓才是弱势群体,公务员多少有点资源。一时间,双方辩得不可开交。
【曹林】我觉得公务员群体可能是我们的舆论场中最沉默的群体之一,我们平常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表面上看上去他们的话语权好象很大,其实我觉得他们是沉默的。因为他们很多时候一说出来我们就觉得你们很矫情,你们在撒娇,你们在赌气,你们那么好的位置,你们还在抱怨说你们的压力大,抱怨你们的收入不高,要不咱们换一个位置试试看,我们都是这样当头棒喝把别人的表达挡回去了,其实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应该听听他们怎么说,只有听他们讲完之后我们才能形成那种平等的博弈,才能形成平等的交流。
【解说】倾听是为了更好地沟通,交流是为了达成共识,比如说最近中央出台的各种禁令,都是一刀切,百姓很欢迎,但也有一些公务员不理解,有情绪。
【曹林】 很多公务员觉得我们这次不应该一刀切,应该有区别,其实我是理解这样一刀切的。我觉得以往我们发过很多禁令,做过很多次的所谓的不正之风的治理,之所以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就在于我们没有一刀切,都在于我们有很多的例外,都在于我们有很多原则上怎么样,有原则上肯定有原则下。因为现在这样一个不正之风太强烈了,这种不正之风风气太坏了,需要我们现在要矫枉过正,需要我们现在一刀切,先把这阵歪风压下去。
【解说】正如人民日报的系列评论所言:有严格监督,才有为民本色;有刚性执纪,才有清正风气;有铁面问责,才有进取动力。公务员群体不能坐等过“好日子”,不应该陷入对那些逝去的购物卡、年货券的回忆中不能自拔,更不能指望靠发发牢骚就能换来涨工资、加福利的“拯救”。
【曹林】公务员还有官员群体可能也是当下我们的这种不透明的受害者。为什么他的一些正常的收入我们都觉得不正常呢?为什么他那些应得的福利我们都觉得他不应得呢?假如你的收入是公开、透明的,是老百姓能够看得见,你就不会整天这样被妖魔化,就不会整天被污名化,被猜测。你不会整天被老百姓怀疑你是一个贪官,你抽的烟,你是不是有别墅,你是不是有很多的那种隐性收入。只有在一个透明公开的这样一种情况下,公务员要求正当的收入,要求正当的福利,才(能)会去说服舆论,否则现在舆论就是把好官、坏官,好的公务员、坏的公务员,正当的收入、灰色的收入全部混为一谈。
【解说】随着中央禁令的推行,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的同时,也有媒体报道说,公务员队伍中出现新的“下海潮”,事实真的如此吗?
【曹林】我觉得现在绝对没有出现下海潮这样一种现象。现在目前说辞职,说下海还仅仅停留于口头的阶段。其实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因为八项规定,因为这些禁令,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他们现在以各种方式来形成阻力,比如说现在我们就听到了各种杂音,一种杂音就说我不干了,我要辞职了,我要下海了,这是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第二种表达不满的方式,你看现在把我们那些名烟、名酒不能抽了,私人会所不能进了,会对我们的经济造成很大的打击,这也是制造阻力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阻力就是这样一种零容忍的反腐败根本行不通,中国就是人情社会,中国现在上下的风气就是这样的,过年你都不让发一点卡,发一点年货,这会打击公务员的积极性。这都是可能一些杂音。
【曹林】假如真的有公务员下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这会形成一种正常的职业流动。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进了公务员这个岗位,进了机关门就不愿意出去了。可能接下来,假如我们形成制度化,它会形成一个洗牌的过程。它会让那些对公务员这个身份有不切实际的期待的那些人真的会去换工作。会形成一种阶层之间的流动,那些觉得我的理想就是当公务员,我并不在乎那些权力,并不在乎那些钱,他会继续选择公务员这个岗位,但是假如有其他想法的,更多想法 的人会选择离开,很正常。
【曹林】一个社会中,最精英的、最有能力的、最有创造力的这一些群体,在那些发达国家,他们往往是去干嘛?去办企业,去搞科研,去创新,去创造。而那些国家的去当公务员的,往往都是那些中等水平的,中等能力的去当公务员,毕竟公务员很多时候并不是在创造财富,他只是在分配财富。这也是我们当下国家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所在。我们这个国家,最优秀的、能力最强的一群年轻人,他们都在奔向公务员这个岗位,因为传说公务员这个岗位稳定、收入高、福利高,这可能恰恰是悲剧所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引导那些最优秀的年轻人到市场上去创造,去创新,到海里去闯一闯,而不是像这样去求稳定。
【曹林】想通过我先奉献再去索取,以这样一种心态当公务员,我觉得这样一个职业无法满足你这样一种期待。这个职业既不是让你奉献的,也不是让你来索取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它就是一个职业,它就是一个公共服务的职业。它就是通过这种公共服务,第一个,来满足你的基本的生存,你通过这个职业,获得你的工资收入,来养家。第二,你的成就感,通过这种公共服务,通过你从事这个职业,获得一种成就感。仅此而已。你不要通过这个行业,通过这个职业获得更多的东西,你假如想通过这个职业,想获得更多的东西,你只会在这个现实中失望。
【解说】一边是抱怨公务员难干,一边仍然是国考大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另一方面,基层公务员严重超编、人浮于事的现象仍然存在,公务员上班睡觉、打游戏的新闻隔段时间也会跳出来刺激公众。
【曹林】这一次各种禁令,还有我们的八项规定,其实就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就是把我们以往对公务员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都会挤掉,最后让那些真正对于公务员这个行业有兴趣的,而且觉得我拿这个饭碗,我从事这个职业,又能够养家的,又能够满足我基本生存的那些人,让那些人来做这个岗位,这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曹林】我觉得可能我们对公务员这个职业要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过去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对这个职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好象我就是当官了,我就要去管别人了,我要掌握很多的权力。我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调查,一个年轻人科员要到处级这样一个级别,他经过十几年的时间,要再从处级到厅级基本上不可能了,他上升的通道是非常狭隘的,是非常窄的。现在腐败被抓的可能性又那么大,你想通过这个职业去发财,又是不可能的。你想通过这个职业去获得更高的声望可能也不可能,所以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你到底为了得到什么?
【解说】 对于公务员这种职业,公务员群体需要有清醒理性的认识,社会公众也需要有清醒理性的认识。
【曹林】 现在也要避免一种不好的倾向,非得把公务员逼成弱势群体,好象才是舆论的成功,不是这样的。假如说把公务员逼成弱势群体,这恰恰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很多人对公务员的期待特别极端。第一个觉得公务员就应该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可能和过去我们喊了太多的口号有关系,对他赋予了特别多的意义,把他神圣化,觉得公务员是多么神圣的岗位,我们要奉献。另外一种,就是过于庸俗化的也是另外一个极端,就觉得公务员就是捞钱的,更方便我们去捞钱,而且能够捞名,这是两种非常极端的观点。我觉得我们对公务员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他既不是奉献的,也不是来捞钱的,他就是一个公共服务的饭碗。理想中的公务员的工作状态应该是,他既能够成为一个饭碗,而且我得有兴趣捧这个饭碗,而不是觉得是一种负累,而不是觉得是一种负担,一定要有兴趣。能够有一点为民服务的情怀,有一种公共服务的情怀,以帮了某一个人,以能够在这种工作中能有创新,能从这种工作中能够找到一种快乐,能从这种公共服务中寻找到一种职业成就感,我觉得那是更完美的。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评论

制作团队

出品人 廖 玒 总制片 唐维红  制片人 雷 阳  游海滨 
主 编   苏瑞 白静  后 期  李 佳  王 理 摄 像 赵 铮   页面设计 孙莉娜

栏目介绍

  《一说到底》是人民网人民电视全力打造的新闻评论品牌,这里有最深刻的观点、最生动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