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人民電視|一說到底


 
第87期2014-06-13

京津冀一體化②產業調整不是趕走低端人口

本期嘉賓

城市化問題專家 李鐵
城市化問題專家 李鐵
  中國城市和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多次主持和參與中央、國務院有關城鎮化政策文件的起草和制定,參加了2004年以來7個中央一號文件的起草工作。

視頻介紹

京津冀一體化,該從哪兒破冰?多地爭當副中心的觀念已經滯后的嗎?房價一日三漲是市場規律?北京的水不夠用,必須疏解人口嗎?本期《一說到底》,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解讀如何破解“京津冀一體化”的核心問題。更多精彩請點擊: 【③薛瀾:北京的醫院大學會遷出嗎?】 【①顧朝林:規劃貴在不折騰】 【圖解京津冀一體化】

成為副中心這種想法,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相對滯后。

  實際上通過副中心的地位,來帶動本地的經濟發展和房地產價格的攀升,從而獲取更多的優質資源的分配機會。這種想法在某種程度上,觀念還是相對滯后的。過多依賴於政府的政策資源來給你更多的支持,大家都希望規劃把我作為某一種副中心,這就是沒有擺正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選擇。實際上在河北省,包括北京市,包括天津市,制定未來發展規劃的時候,恐怕要降低這種對於政府過度期待的預期。

很多人忘記了,支撐著一個城市發展的是中低端人口。

  人口是一個產業鏈。比如一個企業家,看到他是擁有很多資源,但是他一定有幾千個、上萬個工人支撐這個企業才能生存。沒有這上千、上萬的工人,這個企業沒有辦法立足。這些人要消費的,這些服務人員的消費的產業鏈再往低端還需要更多配套的服務業人員。這種產業鏈和人口結構,是所有城市都必然面臨的一個完全符合客觀規律的現狀。可是我們很多城市往往是想,我隻有高端人口,都忘記了其實支撐著這個城市發展的更多的是中低端人口。

  【導視】
    解說:京津冀一體化,該從哪兒破冰?
    李鐵:北京戶口和天津的戶口以及河北的戶口是不能對換的,如果叫一體化,應該是同等水平。
    解說:多地爭當副中心,房價一日三漲是市場規律?
    李鐵:這都是一種政府主觀決策的思維在作怪,它並沒有了解市場的選擇。
    解說:北京的水不夠用,必須疏解人口嗎?
    李鐵:以水定人,自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到現在,它還在制約著我們某些領導的觀念
    【片頭】
    李鐵:過去提出京津冀一體化,類似內容主要是以保首都為前提的。保北京的結果是什麼?北京一枝獨秀,天津發展速度也相對比較快,也是一個直轄市,也是老工業城市,相對河北來講,它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差距就越來越大。差距越大,利益格局固化,打破這個利益分配的機制越難。在這種競爭利益格局、分配差距、公共收入水平差距如此之大的前提下,沒有辦法實現協同發展。一個最大的問題,北京戶口和天津的戶口以及河北的戶口是不能對換的,如果叫一體化,應該是同等水平。怎麼樣來彌合這種差距,怎麼樣來使這種公共服務水平來進一步地縮小這種差距,而且打破區域壟斷封閉這種界限,恐怕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解說】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理想的狀態是中心城市對周邊產生輻射作用,帶動周邊產業發展。2013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1元,已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可以通過旅游、消費、休閑、度假等對周邊產生輻射。已有多地表示希望成為“北京的后花園”,以此帶動自身發展。
    李鐵:如果我們考慮到北京輻射的特點和北京優質資源過度集中的現狀,我們再考慮怎麼樣雙管齊下。行政的優勢把增量的資源是不是可以向外疏解,就是存量動是很難的,增量可以向外疏解,疏解的一定過程中,當然未來可能還會增加人口,但是可以放慢人口增長的速度。現在解決的不是人口進不進入的問題,是人進來了你給不給公共服務的問題。這是一個核心。第二,北京在實行行政壁壘的時候,過多地放大了自己的福利供給。所謂過多地放大自己福利供給的時候,就使你這兒的要素價格失真,那就會使更多人流向這裡。(北京的)電價、天然氣價,包括公共交通價格,都是最低的,但是你有這麼多的資源,各種消費品價格、基礎設施價格增加了這麼多的福利因素,包括教育的優惠、醫療的優越,你想想,人能不會來嗎?
    【解說】以長三角為例,可以看到京津冀地區目前在協調發展中的困難。
    【長三角街採】(記者):“你有沒有想去上海生活啊?”
    杭州市民:“沒有。”
    宜興市民:“不想去。”
    宜興市民:“心裡想,就是想想的。”
    宜興市民:“這邊比較穩定,不想到上海去。”
    杭州市民:“我是杭州本地人,我要出差到上海馬上回來的,那裡邊太煩躁!”
    杭州市民:“覺得上海城市比較發達啊!機會比較多。”
    杭州市民:“年輕人好,年輕人去趕新的潮流啊!很時尚的!”
    杭州市民:“上海人有可能會比較多一點,乘個地鐵什麼的,有可能會比較擁擠一點。”
    杭州市民:“就是節奏太快了,有點不適應。”
    宜興市民:“居住環境其實和宜興比,應該比宜興還要差一些。”
    杭州市民:“我們一年,老工人不是有點那個福利費嘛,社區發的,他們上海沒有。”
    杭州市民:“(杭州)風景迷死人,然后環境什麼的都還可以的。”
    杭州市民:“杭州不同了 全國我都去過,杭州最好!”
    李鐵:上海雖然人也在往裡涌,2300萬人口,但是上海、杭州、蘇州、南京、江蘇,你把它比較一下,並不是人都願意去上海,也並不是人都願意去南京,甚至你到無錫去看,你到蘇州去看,昆山的人就不願意到蘇州去住,常熟的人就不願意去蘇州住,因為他自己那的生活環境更好。說明什麼問題呢?那就說明,周邊的中小城市發展水平發展高了,它也有它的獨特的優越性。如果你(北京)繼續保持著河北和你就這麼巨大的反差,仍然處於一個環北京較貧困的狀況,當然了,很多人向北京涌入,這是一個現實。可是如果你給了這些城市更多的發展的活力,給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我們不能想象這三五年之內就改變這種流向,十年之內改變流向,當然20年、30年之內這種流向必然會發生變化。
    【解說】談到人口流動,每逢節假日開始,出京高速幾乎條條堵車。為什麼人們隻願意短暫離開北京旅游,而不太願意放棄“北京人”這個身份呢?
    【街採】(記者):“您覺得是否會有人放棄北京人的身份直接來到河北發展呢?”
    市民:“我覺得應該會很多。”
    市民:“蠻願意的。”
    市民:“讀書在保定嘛,我還是挺想留在那兒的。”
    市民:“在那漂了幾年之后,還沒有一個比較樂觀的前景。”
    市民:“北京的壓力好大。”
    市民:“還是房價太高。”
    市民:“生活生存的壓力比較大,他們就會選擇來到二線城市來。”
    市民:“如果(北京)部分職能往河北那塊遷的話,那邊的就業前景應該也是挺大的。”
    李鐵:過去60年代、70年代有很多中央的部門不在北京,比如他在離得最方便的地方,現在全都集中在北京了,過去大的總部企業都不在北京,為什麼都集中在北京,因為有北京戶口,有了北京戶口,孩子就可以很順利地完成高考。職能分解出去了,就一定會減少增量的壓力,因為現在我們不能說北京人口不再漲了,但是漲幅在減緩,減緩它的很多問題就會逐漸化解。
    【解說】據媒體報道,河北已經有11個城市加入首都經濟圈副中心爭奪戰。副中心到底花落何家,尚無定論。但有些力求副中心頭銜的城市,房價已經經歷過山車,從一日三漲到量價齊跌。
    李鐵:各地都提出了副中心,實際上通過這個想來帶動本地的經濟發展和房地產價格的攀升,來獲取更多的優質資源的分配機會。這種想法在某種程度上觀念還是相對滯后的,過多依賴於政府的政策資源來給你更多的支持,大家都希望規劃把我作為某一種副中心,這就是沒有擺正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選擇。實際上在河北省,包括北京市,包括天津市,制定未來發展規劃的時候,恐怕要降低這種對於政府過度期待的預期。所謂什麼叫降低對政府的過度期待預期呢?就是政府不能所有的行動都替代,去建一個新城,短期決策、盲目建新城帶來的代價有多大?比如前一段時間提出環北京經濟圈的時候,河北就搞了唐山的生態城,唐山生態城最好的思路不光是吸引河北人到這裡來投資,可能需要北京人到那裡置業、買房,搞了一個很大的投資。但是這種預期,政府拍腦袋決策的預期和現實中發生了反差,並沒有人去那裡投資置業,就導致了生態城夭折。和我原來投資的初始預期差距太大,造成了相當大的浪費。很多人可能說,是不是要保定副中心,最近提出了廊坊、滄州,這都是一種政府主觀決策的思維在作怪,它並沒有了解市場的選擇。
    【解說】到底怎麼才是擺正了政府和市場的位置呢?今年2月,習近平就京津冀協同發展主持召開座談會,提出要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
    李鐵:如果我們把政府通過規劃,把交通格局建立起來,這個交通格局是要選擇的,比如說哪些是高鐵的,還是軌道的,還是高速的,這種大的格局構架建立起來以后,有民資投入,市場會自動發揮作用。他會自動尋找他所期望的地方,他會自動地在某一個地點形成一個新城,這樣談判機制就會減少主觀決策帶來的資源浪費。因為30年的城鎮化,這種政府大拆大遷主觀決策的新城建設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已經是屢見不鮮的事實。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為什麼強調市場發揮的作用,就是不要政府主觀地期待著這種政府給提供的資源來建立一種主觀的副中心和新城。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前提。
    【解說】新城、副中心、人口疏解等等,都是京津冀一體化討論熱度最高的詞匯。特別是人口疏解的問題,引發了許多的討論。一項調查顯示,隻有50%的受訪北京市民表示如果單位外遷願意跟著去。同時,大家在擔憂,如果低端人口疏解了,我們去哪兒買菜?誰來給我們送快遞?
    李鐵:人口是一個產業鏈,比如一個企業家,看到他是擁有很多資源,但是他一定有幾千個、上萬個工人支撐這個企業才能生存,他的企業才能生存。沒有這上千、上萬的工人,這個企業沒有辦法立足。越大的企業越如此。富人是靠幾萬個工人來支撐著一個大的關聯架構,但是這些人要消費的,這些服務人員的消費的產業鏈再往低端還需要更多配套的服務業人員。比如一個飯店的服務員,可能月薪兩三千塊錢,他租賃住房可能租賃比較便宜的住房,他一定會去最便宜的菜市場買東西,他一定到小商品批發市場買東西,這就是一個產業鏈。比如低端產業鏈遷出,低端產業鏈遷出帶來大量的從事批發產業的所謂和北京沒關的遷出,但是直接影響到北京原有的居民的住房租賃問題,就會受到影響。這種產業鏈和人口結構,是所有城市都必然面臨的一個完全符合客觀規律的一件事情。可是我們很多城市往往是想,我隻有高端人口,都忘記了其實支撐著這個城市發展的更多的是中低端人口。
    【解說】北京同時是一個水資源貧乏地區,早有人提出“以水定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常住人口為1961.2萬人,提前10年突破了2020年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1800萬人的目標。事實上,人口突破規劃已成北京常態。從80年代到現在,北京人口規劃每次都提前突破。
    李鐵:實際上,80年代,北京人口的一千萬人的時候,他用水量是40多億立方米,現在到了2014年,北京人口已經到了2200萬,可是他的用水才到35億立方米。增加一千多萬人,用水量減了5億立方米,說明什麼呢?說明人口越多,越高度集聚,水的利用率在提高,會減少它的耗水。第二,整個華北地區是一個水資源生態條件,發展的差距越落后,耗水量越大,河北每年採地下水的量是非常之大的,已經形成巨大的漏洞。你把人都攆到河北去,他同樣用水,恰恰在北京狀態下,他用水是最節省的,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來做排斥人口,我覺得在這裡面我們還有一種自保在發揮作用,大家都不想給外來人口更多的公共服務,都想減輕城市的負擔,希望我們保留更多的優質人口資源,當然,我覺得這是特別錯誤的。所以,從80年代到現在,以水定人,自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到現在,它還在制約著我們某些領導的觀念,我覺得,該是要調整的時候了。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評論

制作團隊

出品人  廖 玒  總制片   唐維紅    制片人   雷 陽  游海濱 
主編  蘇瑞 白靜 后期  王理  李佳   攝像  趙 錚  關 萌  配音  鄭紫豪 
頁面設計 孫莉娜  模板 關雪鬆

欄目介紹

  《一說到底》是人民網人民電視全力打造的新聞評論品牌,這裡有最深刻的觀點、最生動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