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殷大奎:“老将”出山

2013年04月28日0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电视

  2003年春天,冠状病毒SARS闯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国大陆5327人感染、349人死亡。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了一次巨大的社会危机,一场抗疫战争在中华大地打响。

    十年过去了,我们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了哪些上报和预防机制?国家医疗机制,以及对政府重大信息披露和应急机制建设有了哪些进展?“非典”十年之际,人民网采访了钟南山院士、时任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感染SARS病毒的医生姜素椿、亲临救治一线的作家毕淑敏、公共卫生专家和医护人员,以及“非典”康复者等,试图从各个维度来观察这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非典十年”系列之七】

    2003年“非典”肆虐,他担任国务院“非典”防治工作督察组成员,河南督察组组长,在河南防控“非典”期间,及时提出了患者就地隔离治疗的建议,得到国务院的支持,对全国防治非典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就是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十年后,2013年4月,人民网记者在北京专访了殷大奎,回望“非典”十年,殷大奎历历在目。

【文字实录】

  【殷大奎】:当时的情况应该说是比较严重的,在第一线的大部分还是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为了救治病人大量的感染,甚至有少数人出事的,所以说我心里很着急,准备开一次大会,将掌握的一些情况能够给他们通报一下,让他们知道怎么样进一步去救治病人。怎么样科学的保护自己,会议下午刚刚结束以后我就接到吴仪办公室的通知,希望我去一趟。赶去后吴仪同志见到我就说:“大奎老将要出山了。”

  【殷大奎】:之后她就很快叫我到下面带一个组,去进行督察,当时我就搞了一个"小动作"。我就考验他们到底对贯彻国务院抗战SARS政策,落实的怎么样。我记得好像是北大还是朝阳的一个专家,我说你在街上的公用电话亭 给疾控中心打个电话,就说我们是北京来的,刚刚到这里还没有住上(宾馆),现在我们当中有一个人发烧了,有点咳嗽。他们那边一接到电话以后就非常紧张。对方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我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住到宾馆里头去,就在公用电话亭给你们打的电话。”对方说:“你们不要动啊!不要动!”大概可能不到十分钟他们就赶来了。除了没有穿防护服,口罩、隔离衣什么都穿的。他们来了一看,好多都认得我说:“呦 殷部长。”我说:“我今天就是考验一下你们,看你们的反应快不快。”这是一个插曲。

  【殷大奎】:到那边去以后,我觉得他们还是抓的很紧的。不管是省委也好,省政府也好,充分地说把群众都发动起来了。我可以举两个例子。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很恐慌,再加上河南在外地打工的也如数的跑回去了。我看他贴的标语,进到村口都有人把守的。有个标语就说:“非典进村,不孝子孙。”有次我陪中央领导同志到下头去视察,我就想看看他们的健康教育。因为在SARS流行期间这个知识很重要的。我就找了一个农民,我一看他就是一个农民,我就问他:“老大爷你知道我们国家最近有个什么病吧?”他说:“知道,非典型性肺炎。”一个字都不错!我说:“你知道怎么预防吗?”他说:“知道啊。通风嘛!洗手嘛!”这是下面的农民。从那次整个的情况我觉得,河南省还是实实在在的在认真地在贯彻中央关于防非典的措施。

    【殷大奎】:我当医生当了几十年,所以我就总结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只治不防是越治越忙。中医叫治未病,我们西医叫预防为主。你看卫生方针当中怎么变,预防为主都没变的。必须要强化这个。你不重视这个,你再把我们医院翻倍去修,都解决不了问题的。第二句话是,只治不防是花钱心慌。现在治个病不得了,好多农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世界卫生组织WHO有个(调查),说一个人一生当中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医疗费用,是花在临终抢救的那个阶段。那个效果很差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花点钱把它提前干预,来贯彻预防为主呢?现在很多疾病无论是传染病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就是以肿瘤来说,三分之一可以完全预防;三分之一可以治好;百分之三四十都可以治好。还有一部分我们可以明显地改善病人的生命质量,延长他的寿命。第三句话叫,只治不防痛苦悲伤。我们在临床上,包括我们所看到的,有些晚期的一些病人生不如死。你不能让他死,他活的也痛苦。他就采取极端的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记者:刘青 摄像:刘青 编导:赵迪迪 后期:刘青

相关链接:殷大奎:“非典”留下三方面遗产 疾病防治应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