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张雁灵:临危受命小汤山

2013年04月17日08:52  来源:人民网—人民电视

    2003年春天,冠状病毒SARS闯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国大陆5327人感染、349人死亡。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了一次巨大的社会危机,一场抗疫战争在中华大地打响。

    十年过去了,我们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了哪些上报和预防机制?国家医疗机制,以及对政府重大信息披露和应急机制建设有了哪些进展?“非典”十年之际,人民网采访了钟南山院士、时任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感染SARS病毒的医生姜素椿、亲临救治一线的作家毕淑敏、公共卫生专家和医护人员,以及“非典”康复者等,试图从各个维度来观察这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非典十年”系列之二

    小汤山医院是为“非典”而生的。这个7天建起来的“中国奇迹”仅存在了51天,却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这其中除8人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

    全军抽调1200名骨干医护人员,集合时间只有2小时;有的医生给女儿写下遗书,做着最坏的打算;危重病人的气管被切开后,分泌物一下喷到医生身上……2013年3月,人民网记者走进时任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的办公室,聆听发生在十年前的故事……

张雁灵采访实录

    【张雁灵】: 十年过去了,十年的事还真让人难忘,这么大的年龄了经历过很多事情,但这件事是最让人难忘的事情。这个疾病来得很突然,传染力极强,大家不知道那个疫情会持续多久,不知道它会发展到什么严重程度,更不知道后面的后果如何。当时北京真的是空巷,我手里头有一张王府井大街的照片,王府井大街居然那么冷清,没人,肯定是,饭店关门了,商店也控制了,学校停课了。

     【张雁灵】:在中国好像近些年,近几十年,包括战争在内都没有过这样,而这样一个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从广东一直蔓延到北京,北京就遇到一个特殊情况,我们说北京打了一场战争,这个战争叫遭遇战。北京遭遇到了SARS疫情的侵袭,这种遭遇战从军事学上讲,你就是被动地应付着,怎么办?所以中央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组建小汤山医院,短期组建一个小汤山医院,缓解北京的床位不足,难以应付这样一个重大任务同时又把SARS病人能够集中起来收治也避免了扩大感染。

    【张雁灵】:说小汤山创造奇迹,它奇迹在于它收治的是SARS病人,而且是确诊SARS,我们1383人没有一个人感染,患者是680人680名SARS患者,只死亡的8人,672人痊愈出院。

    【张雁灵】: 我那时候在国防大学学习,总后备卫生部,包括现在的卫生部部长,曾经给我打电话,他说正在筹建,准备北京市政府开会,给国务院写报告,给军队也发了报告,想临时建一所医院。我就说来得及吗?他说那没有办法,因为没有那么多传染病床。它要符合传染病的条件,病人要在那里吃住,传染病还有一个大的问题,污水排出去之后,它必须进行污水处理,所有的下水要处理。你不能污染环境,又能够做到彻底的消毒,所以我说的第一个奇迹,就是七天建一个医院,这就是奇迹。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我查过没有,而且建一千张床的传染病医院更没有。从院长到每一个医护人员,再到炊事员做饭的,到门口站岗的士兵,这是很难的。

    【张雁灵】:人当面临一些危险的时候,面临着对生命有危险的时候,不能没有考虑,觉悟再高也有一些本能,也有一些周围环境,妻儿老小等等。我可以说1300多人,不可能都是一个个自告奋勇来的,肯定有组织行为。其中我知道的有两个人跟我说,他上了火车才知道干什么,医院就说你马上去执行任务,抽出来几点集合,因为有时候怕不来呀,到了火车上再动员。但多数人绝大多数人是知道,而且也是抱着这样想法来的。他们知道来执行这样的任务,也知道面对这样一个任务,可能会出现自己被感染,会不会回不了家,会不会形成残废等等这都有。301医院有一个人也是,给他女儿留了一封信,说女儿, 爸爸去小汤山了,也可能回不来,也可能看不见你,我平时积攒一点钱,留你长大上学、孝敬父母的,我现在放在这儿。我要不在了,整理我遗物的时候这是给你的。

   【张雁灵】:SARS病人当时很危险,传播途径有一个,呼吸道疾病最怕的是气管,切开以后有一种气道阻塞,几乎是这样,切开气管以后就喷出去,那些分泌物会喷到医务人员身上,我们有很多感染都是这样感染。我们成立了重症监护科,重症监护科负责危重病人,特别是气管切开这些病人,每一个需要气管切开的病人,他们都要到现场负责,而且院领导也要去,而且第一是保障成功地搞切开,给他做一些呼吸系统的处治。同时 要保护好做切开的这些医务人员。他们完成得很好。

   【张雁灵】:我们要感谢SARS给我们中国政府和人民,给我们卫生系统上了一课,上了一个应急公共卫生的课。卫生的安全,如果说应急的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一点也不为过。我们国家公共卫生安全,过去也重视,但是没有实质性的做一些战略储备、战略议案和相关政策。SARS给我们提示了一些。很典型的是,SARS后我们通过了一个传染病条例,短期通过的一个法律,大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是通过这件事促进了,这是一。第二,一个是从法规上,我们通过SARS有了,第三我们组织平台建设,过去防疫有防疫局、防疫所。SARS期间开始的时候,就看到它没有起什么作用。而后来通过SARS以后,我们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卫生部建立了应急办,加强了CDC的建设,重大传染病的防控系统,包括基础的实验室流调等等应急反应一套都有。CDC建设,从军队到地方,是通过SARS才完善和建立起来的。现在这一套系统,我觉得真的是建立得挺快。但是现在还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包括基础这一块,我们对防疫工作,包括对疫苗的研制,过去也没有像SARS以后这么重视。第三,过去我们重医轻防。在全国医务人员脑子里头也很重,包括医学生,你要同样面临临床医学、防疫医学,(很多人倾向)去选临床,不去选防疫。领导那儿也重视专家是临床专家,而防疫专家一般不太重视。所以,这样形成了一个我们国家这支队伍很弱,防疫队伍很弱,不但政策上有缺少,硬件平台、实验室的机构建设又缺少。更重要通过SARS以后,我们国家从院校到研究机构,到行政管理机构,现在防疫队伍建设这几年发展也很快。

   【张雁灵】:老百姓的防控意识形成了我们抗击SARS胜利的一个基础性的重要因素。自觉地不到那些场合去,他们支持我们的防疫工作,这个很重要。我相信北京再来一场传染病的时候, 老百姓会自觉来参与,这就是民众的防疫意识、防病意识增强。总理在郊区去,到老百姓家去,温总理爱拐弯,临时停个车家里没人,就一个老太太,老太太耳朵还聋还背,总理在那里大声跟她喊,“老大娘,我是温家宝,我来看看您。”大娘看看温家宝,也不认识总理也不知道温家宝是谁。温总理说我看看您这个地方有SARS没有,防SARS你们知道不知道。老太太说,“防SARS,你怎么不戴口罩呀?”总理就笑了,她不认识温家宝,她却认识SARS她知道我没戴口罩。我举这个例子说什么呢,老百姓都知道防控基本常识,隔离,戴口罩。

 

记者:毛文正   摄像:毛文正   编导:赵迪迪   后期:李毓涵 李闻翰

相关链接:张雁灵:“非典”给国家和民众上了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