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記憶:遙想當年地雷戰
編輯/ 戴曉宇
- “海陽‘鐵西瓜’,威名震天下,炸得鬼子哇哇叫,炸得偽軍上西天……”
1962年,一部電影《地雷戰》在全國引起轟動,與《地道戰》《南征北戰》並稱“三戰”,成為幾代人的記憶,也使海陽人民的英雄事跡聞名全國。神奇的地雷戰威力無窮,在抗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海陽民兵用地雷戰與日偽頑強戰斗,不僅活躍在海陽縣境內,還奉命組成遠征爆炸隊,多次配合八路軍作戰,並為當地民兵培訓爆炸手。
當年的地雷戰場如今什麼樣?當年的英雄還有健在的嗎?前不久,記者來到山東省煙台海陽市行村鎮——海陽地雷戰的主戰場,再次感受了那段蕩氣回腸、氣壯山河的歷史。
一
“這座山是我們村的制高點,鬼子一從行村據點出來,站在山上就能看見。”得知記者來意,村民趙炳緒引領我們來到村東面一座被稱為“信號山”的山丘。
趙?村,就是影片中的趙家庄。站在山頂,附近幾個村子盡收眼底,一座高大的紀念碑吸引了記者的目光。199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山東省和濟南軍區在地雷戰舊址趙?村舉行民兵地雷戰實戰演習,生動再現了地雷戰激烈場面,時任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為地雷戰紀念碑親題“地雷戰精神永存”碑文。在紀念碑周圍,安葬著趙守福、趙同倫、於鳳鳴等當年的15名民兵英雄。墓碑前,有人敬獻的花圈靜靜地陪伴著英雄。
68歲的趙炳緒,與爆炸大王趙守福同宗族,是退休教師,當年一有機會就給學生們講抗戰故事。1944年下半年,日本鬼子處處挨炸,龜縮在據點裡不敢輕易出動。一天夜裡,趙守福全身抹上黑泥,背上三顆地雷,在日偽軍必走的西門、南門、北門分別埋下一顆地雷。第二天一早,日偽軍一開門,三顆地雷幾乎同時爆炸,十幾個敵人上了西天……一時間,趙守福的威名傳遍四裡八鄉,令鬼子膽寒。趙守福就是《地雷戰》主角趙虎的原型。
為什麼趙?村成為了地雷戰的主戰場?這與趙?村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日寇1940年佔領了海陽,駐扎在戰略要地行村,還有一部分日本兵駐扎在八公裡外的孫家夼,每天都有一小隊到行村去拿吃的喝的。俺們村就在行村和孫家夼中間,打起地雷戰來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趙炳緒說。
海陽地處膠東半島南部,地形復雜,多山石丘陵,為地雷戰的開展創造了有利的自然條件。1943年,海陽縣武委會介紹平度、大澤山區民兵埋雷經驗,並發給各區數顆地雷。當年5月,第一顆地雷爆炸成功,炸敵5名,從此拉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當時抗日根據地軍工生產薄弱,所造地雷不能滿足戰斗需要。趙?村的民兵在黨組織的帶領下,開動腦筋,發明了一種石雷,殺傷力不低於鐵雷。一時間,全村群眾轟轟烈烈地開展了造石雷碾炸藥活動。《地雷戰》中趙家庄全民動員打造石雷的場面,也是當時趙?村的真實寫照。由於戰功赫赫,趙?村被山東軍區授予“特等模范爆炸村”稱號。
二
沿著海陽市行村鎮駐地西行5裡地,一塊刻著“西小灘”字樣的厚重村碑出現在眼前。這兒,是離當年日偽軍據點行村最近的村落。
- “當年我們40多個民兵,現在沒幾個了。”一位叫孫純秀的老人說。孫純秀出生於1926年。對於那段激昂的民兵往事,作為當時民兵戰士的他記憶猶新。小灘村地處海萊交界,三面平原,南與黃海相望,距行村日偽據點5華裡,位於青島至行村(電影中的黃村)交通要道,是日寇下鄉掃蕩、搶糧的必經之路。民兵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后,利用熟悉的地形在村裡村外大擺地雷陣。自1943年5月至6月17日,全村民兵利用地雷和自制的水雷多次炸敵和破壞敵人交通,共炸死炸傷日偽軍70余名。
“大家都在學習制造地雷,但當時我是信號兵。”孫純秀老人激動地說。敵人進駐海陽行村后,民兵成立了爆炸組和通訊瞭望組。在村外三處制高點設置了信號瞭望崗,一旦發現行村的鬼子出動,三處瞭望崗就遞次傳訊報警,通知民兵爆炸組開始埋設地雷,其他民兵開始轉移群眾,掩埋糧食,准備迎擊敵人。“鬼子從西往東走,我就把信號樹向東放倒!”
“那段歲月,您還有啥特別的記憶?”記者問。“鐵西瓜,遍地按,插入草人看瓜田﹔逗得敵人來瓜地,一動草人翻了臉。”已經90高齡的孫純秀激昂地唱起了當時流傳的爆炸小調。
隨著抗日戰爭的深入和地雷戰的成功與普及,海陽地雷的花樣不斷推陳出新,地雷戰的戰術也由戰術防御改為主動進攻。“民兵們根據地形發明了很多品種,有連環雷,專門打敵人的中隊,從頭響到尾﹔有水雷,鬼子們在陸地上被炸怕了,改走水路,民兵就把葫蘆割開放進地雷,再用蠟密封,放在河道裡﹔還有滾石雷,把地雷藏在亂石堆裡,敵人在上面休息的時候,連雷帶石頭,把鬼子打得不輕……”說起地雷,老人如數家珍。
三
在“信號山”西北方幾十裡外的城區中心地段,海陽市委、市政府建起了一座氣勢恢宏的“海陽市地雷戰紀念館”。推開紀念館大門,一幅幅泛黃的老照片、一首首慷慨的愛國詩、一件件遺留的殺敵利器,打開了這段塵封的歷史記憶,當年的激戰仿佛歷歷在目。2005年,這裡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八年抗戰,海陽人民共配合主力或獨立作戰數千次,殲敵1000余人,繳獲武器600余件,涌現出9個抗日模范村、600多名縣級以上民兵英雄,其中趙守福、於化虎、孫玉敏獲全國民兵英雄稱號。”海陽市武裝部部長李冰介紹說。
當時的地雷戰,轟動海陽,聞名全國。“這是海陽人民的偉大創舉,是中華民族不畏強敵、團結抗戰的光輝旗幟。”海陽市武裝部政委徐繼承告訴記者,去年8月,海陽市最后一名全國民兵英雄孫玉敏去世。英雄們一個個老去、離開,但是關於地雷戰的傳唱從來沒有停止過。
如今,地雷戰紀念館被列為山東省重點紅色旅游線路,每年接待游客十幾萬人次,成為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地雷戰為主題拍攝的兩部電視連續劇和新創編的現代京劇、傳統呂劇掀起一輪又一輪熱潮﹔依托電影《地雷戰》拍攝地建設的地雷戰休閑景區獨創實景演出,成為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實踐基地。(人民日報記者 倪光輝)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