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人民電視|一說到底


 
第176期2016-02-06

什麼會是下一個新媒體金蘋果?

本期嘉賓

  • 王永志騰訊網總編輯王永志騰訊網總編輯
  • 唐緒軍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
  • 陳朝華搜狐總編輯陳朝華搜狐總編輯
  • 喻國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喻國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視頻介紹

2015年是新媒體技術蓬勃發展的一年,機器人寫稿、虛擬視頻、無人機拍攝、穿戴終端等新科技開始進入傳媒領域,大放異彩。那麼,什麼將是下一個新媒體金蘋果?

新媒體技術是日新月異,我現在比較看好的就是視頻。

中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新媒體技術是日新月異,我現在比較看好的就是視頻,類似於秒拍這樣的東西。你說哪一種技術最看好,這個判斷很難下,因為各種各樣的技術都在不斷地相互促進中間,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完善,但是,圖像的發展,視頻的發展,我認為是未來新媒體發展的一個很值得關注的技術。隨著帶寬的越來越寬,傳輸速度越來越快,各種各樣的視頻可能會在新媒體應用中間佔據很重要的位置。

作為專業的媒體機構,機器人寫稿不見得有價值。

搜狐總編輯陳朝華:一切如果能夠促進和解放我們新聞生產力的技術,我們都應該去重視它。但是對機器人寫稿我不是特別看好。一個機器人能寫出來的填一些關鍵數據出來的稿子其實沒有價值。在一些突發領域,比如說地震消息,機器人特別快的通過傳感器技術馬上發送,這是有價值的。作為專業的媒體機構,機器人生產的東西不見得有價值,主要是資訊已經很泛濫了,不需要多一個機器人來生產這些看似很快捷,但實際上沒有價值的稿子。

    最近,從歌手姚貝娜捐獻眼角膜,到四川男子捐獻器官救助7人,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與器官捐獻相關的新聞。這些無私的人令人敬佩,他們也讓“器官捐獻”這個話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劉德若(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主任):根據我們國家的一些案例,捐獻的,其中包括有些捐獻的案例,一個人可以貢獻給七個人、幾個人,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第一條,我們是能達到人們互相幫助,既然說我不在人世了,如果我把我的器官分享給十個人左右,相當我的某一部分還繼續存活著,這是最大的一個意義。第二,我們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再一個,能增加社會的信任度,這是一個器官捐獻了,包括他人對社會、對OPO捐獻機構的信任,也是對醫院的信任、醫生的信任。

    捐獻人體器官,被譽為“獻上生命的禮物”。這對於器官移植者或許就是一次重生。我國每年約有3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但僅有約1萬人能夠真正完成移植,器官來源短缺嚴重,部分患者在等待中離開了這個世界。國內較早開展肺移植的中日友好醫院,“已經4年沒做過肺移植手術了,就是找不到供體”。

    劉德若:這沒有辦法,就像你說的他等不到機會。比如肺移植,最近幾年,我們開展得非常不好,主要是沒有供體,那怎麼辦呢?就等。我過去見到一個人,我去看他的時候,晚期。看的時候,他在地上站著,在地上能站起來,但是他要吸氧,他夫人表示願意肺移植,他也表示願意肺移植,我從另外一個醫院看,后來就回來了。回來以后,打電話,說劉大夫,謝謝你。我說不能太著急了,供體還是要等待了。他說不是那個意思,去世了。這什麼概念呢?晚期肺部的病人,絕大多數等不到移植的臟器,所以我們看到這個情況,也是非常痛心的。如果我們給他移上以后。因為肺移植成活率是非常高的。五年長期存活率達到60%左右,這樣移上之后效果非常的好,就不至於發生這一類的情況。

    2010年中國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總會,正式開啟人體器官捐獻體系試點工作,並於2014年成功的在全國全面鋪開。目前,已經在全國各地區建立了系統的醫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可用字幕注釋:簡稱OPO),和統一的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可用字幕注釋:簡稱COTRS)。截至今年3月1日,中國紅十字會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已經登記注冊的器官捐贈志願者35290名,見証了3188例成功捐獻,治愈器官衰竭患者8866名。

    劉德若:我們中國在2010年以前,我們沒有捐獻體系。比如說我假設遇到什麼意外或者什麼情況了,我想捐獻一個器官,我沒有地方捐,捐獻無門。2007年,頒發了《關於器官移植的一個條例》,這是國務院頒發的。后來人大常委會有刑法修正案(八),2013年還有衛計委,就是中國人體器官的獲取捐獻的一個管理的規定,這三個構成了一個法律法規的框架。從2010年以后試點,試點了三年,這主要是在南方開始試點。三年裡有大概1400例器官捐獻者。2013年以后,就開始了全面性的在全國推廣。2014年這一年裡頭,我們國家器官捐獻了1700例,五千多個病人有了獲益。也就是說,我們捐獻,應該說有了很大的進步,因為過去我們是從無到有,相當於過去以往多少年的一個總和的捐獻量。並且這個捐獻量,我們在亞洲也是最多的。

    劉德若:但是,距離我們病人的需求,這是非常之少的。因為我們要有幾百萬的器官衰竭的病人,至少也得有30萬人需要捐獻,一年要作出這種手術大帳算起來有一萬例的話,就是1:30這樣的數據。我們知道發達國家,有一個捐獻者,有三個在等,它是屬於1:3。我們捐獻還是非常之少。

    近5年來,我國百萬人口年捐獻人體器官率增長了60倍,年均器官移植數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進展迅速,但從數據看,公民自願捐獻器官率仍然偏低。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2012年在武漢和廣州進行民意調查,40%以上的人表示不確定是否會捐器官。

    劉德若:一個原因,我們說還是有一個傳統文化的因素,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真是有這樣一個文化,我身體的每一塊皮膚,都是受之於父母的,甚至某一個指甲都不能怎麼地,毛發不能割掉,這是我們一個傳統文化不好的方面。第二個制約是什麼呢?他有一個擔心,擔心我捐了這個以后,我捐給誰了。實際上來說,這個擔心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我們國家捐獻管理現在是非常科學化。第三,這件事情還沒有得到一個普及,並不完全說是傳統文化或者完全擔心,我們的宣傳可能還是不夠。第四,捐獻網上是可以登記了,但是很多事情還是不方便,比如上網怎麼登,怎麼弄,有很多細節不知道。這些統統都是在制約。

    我國器官捐獻率低,不僅有傳統文化方面的問題,也有行政管理和服務細節的問題。國家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說,“把管理體制搞好,公民捐獻意願就會提高。公開、透明、可溯源的器官分配體系至關重要。”

    劉德若: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就是想捐獻器官,但最后他沒有捐成,因為什麼呢?我覺得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在這方面的組織管理機構上還存在著有很多的一個工作的不足,還有待於推進。實際上我們覺得非常可惜,為什麼非常可惜。比如說,我是做肺移植的,但是捐成了,並沒有用到肺移植上。為什麼沒有用到肺移植身上呢?因為它有很多的問題,因為肺這個臟器是非常嬌氣的一個臟器。比如獲取的時候,應該先取哪個臟器。然后運輸,從哪走到哪,怎麼回事,運輸保存過程,因為有一個術語,叫冷卻時間,冷卻時間也不能過長,過長時間給人移上,效果也不太好。這個事情,確實我們覺得在組織管理上面、宣傳力度方面、認識上面,需要非常大的工作要做,任務還是很艱巨的。

    如何認定患者死亡,是影響器官捐獻的關鍵問題之一。患者依然擔心,“會不會我簽署了捐獻器官的協議后,醫院就不會積極救治我了。”

    劉德若:這種擔心是絕對不可能的,為什麼說是絕對不可能?就像我說的,我們是腦死亡的概念,就是我們腦死亡的一些規定,都是極其嚴格的。另外,我們是有法律根據的,有刑法修正案八,有器官移植條例,有器官獲取和管理的一個辦法。這些根據也都是要求很嚴格的。

    有不少網友質疑,器官捐獻是無償的,為什麼器官移植的手術費卻很貴?

    劉德若:這個器官獲取不像說我們老百姓想的那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技術操作,這裡面需要設備、儀器,灌注液,這是需要花錢。這錢誰出呢?不能讓捐獻者出呀,只是要供體的,被貢獻的人出這筆錢。另外,器官需要保存和運送的。比如這個器官是在另外一家醫院取的,取完之后要飛機運過來,汽車運過來,產生了很多費用。換上就是要做手術,要開刀,會產生很多費用。實際上是發生了這些費用。這個臟器,國家嚴令的法律,不允許有任何費用,不發生費用。人們就覺得做一個肺移植怎麼需要30萬,這30萬絕不是肺臟的器官錢。

    陝西省近日宣布,將為無償捐獻器官的捐獻者在墓園建立墓地,定期舉行懷念會,首批將在西安和寶雞嘗試,並呼吁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器官無償捐獻中。陝西省的這個舉措,為促進中國器官捐獻開了一個好頭。但是,中國器官捐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

    劉德若:我覺得大家要開始做,有這麼幾個層面,一個就是說地方管理部門應該做的,就是應該把OPO(器官獲取組織),也就是人體器官獲取這樣一個組織建立好,並且能夠良好地運行起來,把它的細節搞好,這是很關鍵的一條。另外,從我們醫院和醫生角度來說,我們也得積極地要去配合和協同,要做這樣的事情。我們不能說等待這個事,要促進協同。這也是一個最當務之急。在目前情況下,個人就是捐獻了。最后一個層面就是國家,應該從法律的層面上把它統協起來。我們要從法律角度,這個法規,應該把這些加以整合。加以整合之后,形成一個法律。這四個層面,應該是齊同努力。我想我們國家經過,三五年的努力,肯定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改觀、一個改善。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往期嘉賓嘉賓匯總

梁冬梁冬 馬昌博馬昌博 祝華新祝華新 李鐵李鐵 薛瀾薛瀾 王旭明王旭明 汪大昭汪大昭 石述思石述思 曲哲涵曲哲涵 李智勇李智勇 李永忠李永忠 李成言李成言 程文浩程文浩 尹鴻尹鴻 陳衛東陳衛東 曹林曹林 曹景行曹景行 蔡繼明蔡繼明 趙婀娜趙婀娜 白天亮白天亮

微評論

制作團隊

出品人 牛一兵   總監制 余清楚   總策劃 唐維紅  監制 雷 陽   游海濱 
制片人 徐 龍   編導 白 靜  王 理  李 佳   攝像 王 理   配音 鄭紫豪
頁面設計 孫莉娜  模板 關雪鬆

欄目介紹

  《一說到底》是人民網人民電視全力打造的新聞評論品牌,這裡有最深刻的觀點、最生動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