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小城故事多”系列报道
内蒙古赤峰:玉龙盘曲自妖娆【2】
魅力赤峰:这里不仅有草原
阿斯哈图石林 唐维红 摄
在赤峰市委宣传部长郭玉峰眼里,赤峰的旅游资源可以用三个“最”来形容——红山文化、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是全国考古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温泉、冰雪、湖泊……应有尽有,旅游门类最全;东邻辽沈,南近京津塘,西北靠锡林郭勒大草原,四通八达,距锦州港220公里、北京420公里、沈阳440公里,交通最便利。
8月,正是旅游旺季。我们来到阿斯哈图石林已是下午4点钟。景区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北京、河北、辽宁、山东等地的车辆。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克什克腾旗,是国家4A级景区。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换乘上景区的游览车,远望石林,犹如远古先人建造的城堡,平地突起,峥嵘险峻,沧桑雄浑;驶到近处,又是另一番景象,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千姿百态。
一名扛着三脚架、背着照相机的中年男子与人民网记者攀谈起来,“我来这里拍了两天了,这里真的很神奇。从不同的方位拍摄,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光照下,能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顺着观光路一路上行,一名导游正在给来自山东的旅游团介绍,
“大约在7000万年以前,这里发生了剧烈的地壳变动,也就是燕山造山运动。在达里湖的位置上形成了大凹陷,燕山造山运动之后,赤峰地区近代山系雏形基本形成,地壳运动形式以升降为主,西部抬升构成大兴安岭西南段及燕山山脉北段。”
的确,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特殊的边界条件、复杂的发展演化过程及气候变迁,造就了这里的雄奇与俊美。
人民网无人机正在克什克腾草原拍摄 唐维红 摄
离开石林,汽车行驶在克什克腾旗的草原上。此时,太阳就要落山了。草原似一条绿色的毯子,一直铺到天边,零星的蒙古包、牧归的牛群、奔驰的骏马、一簇簇的白桦林……装点着这幅生机盎然的风景画。
赤峰的草原总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这里的草原属于温带草原,四季皆宜,处处皆景。由于受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影响,境内又多天然湖泊,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这是“中华第一龙”的仿品,真品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内。 张志强 摄
当然,赤峰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千姿百态的地理奇观,更在于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步入赤峰市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C形碧玉龙。解说员告诉记者,“中华第一龙”的真品目前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内。它集龙头、蛇身、猪鼻、马鬃四种动物元素于一体,雕刻十分精美,尤其是身体中部有个小孔,只要用线穿过小孔后悬空,龙头、蛇尾就会呈现在一条水平线上。
1971年8月,玉龙出土于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的三星塔拉小北山,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体积最大的龙形玉器。它的出土标志着早在5000多年前,西辽河上游就已形成了对龙的图腾崇拜,表明赤峰是中国尚玉文化和宠龙传统的发端地。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跟随讲解员用2个小时快速游览了馆内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等4个展厅。万余件的文物,80%为考古发掘成果,其中赵宝沟文化凤形陶杯、辽代鎏金铜面具、辽代三彩鸳鸯壶、清代金字《甘珠尔经》等都是镇馆之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赤峰先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真让我震撼”,一位上了年纪的游客与记者分享着观后观。据介绍,赤峰博物馆已成为红山文化、北方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