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大專題|政協專題     熱詞:歷年兩會|熱搜榜

梁冬談醫患

      怎麼變成如果一個病人不向醫生行賄,一個家長不向教師行賄,就自己產生愧疚?曾經一段時間在香港也發生過類似情況,當時很多人向警察行賄,向醫生行賄,向老師行賄,向政府官員行賄,所以有了廉政公署,后來這個受賄通過媒介的監督、廉政公署加強了法治以及提高醫生、公務員和教師的待遇三種途徑,最后取得了一種新的平衡。

01  醫患  梁冬  \  02  國家形象  馬昌博  \  03  成功 王小川  \  04  漲工資  石述思  \  05  遷徙  周小平  \  06  命運 梁曉聲

07  為官  曹林  \  08  養老  李智勇  \  09 國家安全  馬曉霖  \  10  吃的科學 趙安平  \  11  霧霾  李汀  \  12 公正 祝華新

兩會12夜(一):別對醫生道德綁架

上傳視頻,來人民微視頻

嘉賓語錄

  

抱怨看病難的人未必是抱怨看病貴的人

    為什麼不能讓那些對價格不敏感的人不那麼難呢,你為什麼不能讓那些價格敏感的人付出更多的一點點時間成本呢?其實新加坡的模式就很好,同一個醫院,有幾天,或者某一個區域,他是給自費的人的,另外同樣的醫療能力給公立的、免費的人的,但是它的服務時間不一樣,向富人征收更高的診費,讓他覺得看病不難,雖然貴,但是還是他可以接受的范圍,然后用這個錢補貼醫生,讓他們在低於成本的這個情況下,去為窮人看病。
  

同時有西醫和中醫的選擇,本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有人覺得科學流程制度很重要,所以會覺得,中醫不制度,不標准化,不流程化,不可復制,總而言之不科學。其實,他是兩種人在批判,偏彈性的人、非制度化的人在批評西醫的過度刻板,偏科學主義的人在批評中醫的不科學,因為他們都叫人民,所以我們聽到的是人民的聲音,實際上人民內部也不完全統一,這在一個成熟的社會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不會有任何一個東西是同時所有人都支持,或者同時所有人都反對的。

要認真地去看是什麼樣特權的人擠佔了公共資源

    理論上來說,他們本來應該花更多的錢享受服務,而把公共資源留給那些不太有高消費能力的人,現在的情況就像一些很有錢的人居然有能力去買到很便宜的房子,這才是問題。因為有許多有特權的人,他有辦法不花力氣地在三甲醫院獲取更好的資源,所以,讓那些也去看的人覺得很擠,如果你破除這個特權,可能就會好很多。
  

醫療行業面對媒體有一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過程

    當社會民眾普遍培養出他們的負面新聞的免疫力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更加客觀一些。有負面新聞他會接受,會鑒別地看待,他不會因為有一則這個地方的負面新聞,而對整個領域的事情都產生一種負面的看法,這是一個社會公眾變得逐漸成熟的一個標志。服務的供應方來說,他們也需要建立更多的危機處理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在如何面對公共危機和如何進行處理這個事情上,醫療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和汽車行業、房地產行業沒有區別。

梁冬 跨界媒體人

簡介

  正安中醫創始人及董事長。
  擔任《國學堂》電視節目主持人,在過往的四年間,採訪近100位民間中醫,中國文化學者。並因此獲得《新周刊》“2012年度生活家”。 
  梁冬先生擔任主持人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著名財經商業評論節目《冬吳相對論》,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該節目被蘋果iTunes Store評為“年度最受歡迎社會經濟類談話節目”。
   梁冬先生酷愛讀書,業余時間筆耕不止,先后撰寫出版過《歡喜》、《無畏》、《唐太宗的枕邊書》、《黃帝內經家用說明書-上古天真論》等文化類暢銷書籍。
   梁冬先生曾任全國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副總裁,主管企業的文化,市場戰略,媒體合作,負責百度公司在美國上市期間的所有的品牌傳播運動。主導創立了“百度一下”及“百度更懂中文”的品牌策略。 
  梁冬先生在進入互聯網行業前曾出任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及主編。相繼擔任過《鳳凰早班車》等節目主持人,后因主編主持《娛樂串串SHOW》而走紅。
   目前加入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做現場評委。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評論

總制片  唐維紅  制片人  雷 陽  游海濱  主編  蘇瑞  白靜
編  導  王 理  李  佳  攝 像  李聞翰 王星 汪曉濤 杜旭濤  
記  者  高寒(實習)陳曦(實習)配  音  鄭紫豪   特  效  高映竹(實習)   
頁面模板 雷涓   鄧艷剛   頁面設計  孫莉娜  

欄目介紹

欄目每期話題直面社會熱點,緊緊圍繞網民關切,以人民日報重要評論和重點報道為依托,邀請專家學者點評分析,風格犀利而不偏激、深刻而不呆板、理性而不失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