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爆炸案犯罪嫌疑人冀中星因涉嫌爆炸罪,已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很多人同情他的遭遇,但是這可以成為制造爆炸案的理由麼?人民日報記者張洋表達了他的觀點。
人民日報記者 張洋:可以向公眾提出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個是,當冀中星進行爆炸的時候,他對周邊群眾的安全是否可以置之不顧,對被打亂的公共秩序是否可以置之不顧。第二,當冀中星案爆發之后,有網上評論說,我要效仿他,我也要通過類似的舉動來報復社會,我們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因為各種問題來報復社會的話,這個社會必然充滿了不安,這樣的社會是不是我們想要的呢?第三,有媒體報道說,他之所以選擇這種極端暴力犯罪是因為他反映的訴求遲遲沒有得到解決,其實事實上怎麼說呢?群眾反映訴求的渠道還是有的,而且對於冀中星所反映的訴求,當地的法官一審二審都作出了判決,只是對他做了一個敗訴的處理。如果個人的利益訴求都無法得到滿足,每個人都通過類似的舉動報復社會的話,我們社會又會是怎樣的呢?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看清楚一個問題,就是媒體能夠挖掘出他之前的悲慘經歷,尤其還是被東莞后街的政府工作人員所打傷,他后期的反映工作難等等類似的曝光,我們會想,為什麼他會選擇這種自殺式的維權呢?一方面,我們通過冀中星案看到了他個人素質有問題,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地方黨委政府群眾工作落實不到位。一個真正具有擔當精神,能夠承擔公共管理責任的政府,應該通過這個案件意識到一個問題,群眾利益無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