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电视

唐维红:迎大势 展优势 人民网视听类内容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3年11月29日14:42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在首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演讲

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在首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演讲

 

    人民网11月29日成都电 今天,首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参加大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分论坛并以《迎大势 展优势——人民网视听内容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为题做主题讲演。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互联网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来到成都和大家共同探讨中国网络视听的发展。我注意到,我们这次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主题叫做“责任与创想”,我觉得这两个词选的好,“责任”是无论传统媒体、新媒体都该有的担当,“创想”则是实现这份担当的能量之源,而善用、妙用网络视听这根琴弦,一定会让媒体传播的声音更动听,更悠远,更具感染力。

我们的理念

  ·观大势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将我们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2013年,也被很多媒体称为大数据元年。今年10月,国际电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到今年年底,全球网民规模达到27亿。其中,中国的网民有5.91亿,占五分之一强,中国的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在近六亿网民中,网络视频用户有多少呢?有3.89亿。这个数字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今年七月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在这个庞大数字的后面,是互联网对传统生态的各种改变。宏观到加速产业转型,微观到我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那么,再具体到互联网视频,它不仅仅是互联网第一大应用,也成为传统电视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所与腾讯网于11月25日联合发布的《中国网络媒体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今天网络媒体的重定向,是以视频化、移动化和社交化为核心。互联网宽带的改善,移动终端的兴起,网民对于传统电视的兴趣开始下降。中国的网络视频从UGC到今天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网络媒体中的新兴力量。

  互联网视频的茁壮成长是有目共睹的。在它蓬勃发展的时候,我想我们都在思考几个问题:互联网视频将发展成什么样?它能不能和传统媒体走向共赢?

  对于人民网这个目前仍以图文为主,缺少视频基因的新闻网站来说,视频节目应该怎么做?有哪些发展空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摸索的。

  ·变劣势,聚优势

  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创办的网站,多年来我们从这个强大的母体中汲取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能量,特别是人民日报在深度报道领域,一直影响着、引领着我们。但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一母体的媒体属性,人民网自诞生就天然地缺乏视听的DNA,这可以说是我们在网络视听内容建设方面的一个劣势。

  劣势虽天生,但我们一直关注、追随网络视听的发展脚步,不甘错失,不敢懈怠,不仅要克服劣势,更奋力探索着将母体和自身的资源优势、队伍优势、经验优势等等,转化为发展网络视听业务的力量和优势。

  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追求和探索有所回报。近年来,人民网与人民日报报网联动,资源整合,在多次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中,我们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全媒体报道,为人民网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加了分,我们的多个原创视频栏目也收获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河北省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就选取了人民网《舆情会商室》今年3月一期节目《“走路死”拷问“城市良心”》的文字实录,作为试题的给定资料,并完全选用舆情分析师的解读和主持人的短评。这可以说是人民网原创视频节目权威性、影响力提升的一个信号。

  ·造强势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人民网的全媒体报道日渐成熟,把优势进一步打造成了强势。

  明确了主攻方向。即主攻重大事件和有影响力的突发事件,主攻调查性、监督性视频报道。比如,人民网对芦山地震的视频报道实现了连续直播110小时。7月20日晚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爆炸事件报道,人民网是最早一批到达现场的媒体,当晚在较短时间内即制作了两条原创视频。又如,人民网独家采访、报道北京市某小区存在大量违建一事,新闻稿件在人民日报社会版以超过半版的篇幅全文刊登,并以二维码形式配发视频新闻。视频中有现场,有当事人谈,有相关部门和律师的点评,取得了全媒体报道的良好效果。

  形成了全球联动。即充分调动人民网各地方频道,乃至人民日报社各驻外分社、人民网各海外公司的报道力量,第一时间以图、文、音、像全景还原新闻现场。视频报道中有现场画面,有记者出镜播报、有现场采访、有专家解读等等,内容十分丰富。今年9月,人民网河南、福建、安徽、广西、海南、云南、江苏、陕西、甘肃、山东等10个地方频道,联动报道各地“疯狂渣土车”乱象,有声势,有影响。在国际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记者深入埃及动乱地区,深入叙利亚霍姆斯战场采访,发回珍贵的现场视频报道。这些报道也都以二维码形式落地人民日报相关版面。

  打造了精品栏目。比如诞生于今年两会期间的原创视频评论栏目“一说到底”,就是我们对视频表现难度较高的评论内容进行视频化的大胆尝试。栏目每期话题直面社会热点,紧紧围绕网民关切,以人民日报重要评论和重点报道为依托,邀请人民日报记者担任评论员进行点评、分析,做到犀利而不偏激、深刻而不呆板、理性而不失热情,对化解社会情绪,引导网络舆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一说到底”自开播以来已发布53期,这标志着人民日报评论“视频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我们的举措

  ·合力

  今年7月1日,人民日报传播形态创新工作正式启动。读者通过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可看到视频、图片等更丰富的多媒体报道内容。这可以说是报网互动形成合力的又一重大突破。

  它让报纸厚起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通过扫描二维码,内容更丰富,信息更全面,报纸没有扩版,却更加厚重。不到5个月的时间,在人民日报上落地的二维码视频已经超过了400条。

  它让新闻动起来。这个“动”不仅是指由静态的文字、图片,变成了动态的视频内容,更重要是指“移动”,人民日报、人民网的移动客户端产品下载量不断扩大,读者通过手机阅读、通过手机分享给更多的受众,人民日报的传播链条更长、覆盖面更广。

  它让记者强起来。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对媒体记者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有人说,全媒体时代的记者,要写得了稿,拍得了片(图片加视频)、做得了主持、控得了微博(现在还要加上微信)。虽有些夸张,但媒体人的全媒体化已渐成常态。传播形态创新,让人民日报的编辑记者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逐步打造成的“单兵全媒体”,有了更强的报道力和竞争力。

  我们积极推动着人民网与人民日报联动报道、全媒体报道的常态化、栏目化。人民日报“求证”栏目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求证”以“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为已任,对各类争议新闻、疑点事件进行探寻,力求通过严谨核实与深入调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而这其中增加了视频报道,求证更有说服力和冲击力。目前,该栏目的多媒体稿件大都由人民日报总编室和人民网网络电视部共同采访、制作完成,已形成机制化、常态化,这为“求证”栏目进一步拓展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提供了空间。

  ·借力

  人民网的视听节目有自己的风格,而融入其他媒体、机构、知名人士,乃至广大网友各具特色的元素,会让我们在保持风格的同时,呈现更多彩的风景,他们都是人民网希望融合、借助的力量。

  比如前不久人民网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报道中,《决定》全文发布后,人民网推出特别策划《畅想2020》,以视频形式展示各地群众对“决定”的热议和评说,以及专家的深度解读,并结合微博、论坛的互动形式,凸显网络特色。再如,去年11月的十八大报道中,人民网发起并成立全媒体合作平台,汇集了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网、百度、奇虎360等共15家单位,以媒体联盟的强大优势和声势,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展现十八大盛况。

  ·发力

  人民网的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在充实了视听手段后更加丰富;人民网的媒体责任,在发挥了全媒体报道优势后,担当得更加有力。而人民网与人民日报联动,使内容丰富,逻辑链条完整的视频报道,与文字稿件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说服力。

  未来,人民网将在网络视听节目方面继续发力,探索完善现有的节目内容,提升原创节目比例,着重打造“人民电视出品”概念。我们相信,没有绝对不能视频化的内容,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最适合承载人民日报、人民网优质内容的表现方式。

  我们知道成都又被称为“锦城”,在这里,在这次大会上,我想我们在座各位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网络视听”健康发展,前程似锦。人民网愿意同大家一道,为这一目标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首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

田进:强化责任担当 推动创新发展

彭波:迎接中国网络视频的春天

唐维红:迎大势 展优势 人民网视听内容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人民网《一说到底》获2013网络视频十佳品牌奖

(责编:李智勇、赵纲)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