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频发的高校命案成为网上舆情热点。从4月16日开始到今天,与“复旦投毒案”相关的关键词连续几天进入百度热搜词排行榜前三位。而相继爆出的江西、江苏等地的高校命案更是令人难以接受。甚至有很多网友在微博上表示:“感谢舍友不杀之恩”。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朱明刚】从网页的搜索量来看,有接近230万的搜索量,可以检验出媒体和网友对于此事的关注度。而新闻的搜索量达到了200万,说明这个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而这个事件之所以会引起媒体的大量关注,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就是现在大家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受害人,叫黄洋,他的高考分数是特别高的。2005年考了690分,750分满分考690分那绝对是高材生了。而现在的嫌疑人叫林某,林某也是当年考了本科中山大学,然后又保送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他们班的佼佼者。这说明他们的考试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在关注他的考试能力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关注他的心理素质。我记得咱们很小的时候就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要把“德”放在第一位,但是现在好像有点儿“缺德”了。
4月16日晚上10点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俩学生因琐事起争执,一方持刀相向,另一方不治身亡。行凶者已被刑拘。4月17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发生流血事件。同一天上午,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男生宿舍发现一具男尸,尸体已经腐烂。高校命案为什么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呢?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朱明刚】现在学校老师忙着拉课题、拉经费。学生直呼老师为BOSS或老板,本来非常融洽的一种师生关系,一下子仿佛变成了一种雇佣关系,这样也使学生缺乏一种安全感。又加上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之间感情的一种因素,所以也容易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的恶化。
此外,舆论的过度关注和报道,也可能为校园命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朱明刚】在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社会认同心理。就是媒体的这种集中大量报道,有可能引发社会上一种模仿的效应。就是有些人可能之前只是有这样的想法,没有敢付诸实施,如果媒体这样大量集中报道的话,可能让其他学生发现,哦,已经有人采取这样的措施了,我可能也会采取这样的措施。所以说,媒体的集中报道,一方面是职责所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有一个限度,防止这种负面情绪的过度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