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視頻

人民網“小城故事多”系列報道

內蒙古赤峰:玉龍盤曲自妖嬈【2】

唐維紅 游海濱 白建平 初梓瑞 金晨 李毓涵 張志強 富麗娟
2016年08月26日09: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視頻
小字號

魅力赤峰:這裡不僅有草原

阿斯哈圖石林  唐維紅 攝

在赤峰市委宣傳部長郭玉峰眼裡,赤峰的旅游資源可以用三個“最”來形容——紅山文化、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是全國考古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級市﹔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溫泉、冰雪、湖泊……應有盡有,旅游門類最全﹔東鄰遼沈,南近京津塘,西北靠錫林郭勒大草原,四通八達,距錦州港220公裡、北京420公裡、沈陽440公裡,交通最便利。

8月,正是旅游旺季。我們來到阿斯哈圖石林已是下午4點鐘。景區停車場停滿了來自北京、河北、遼寧、山東等地的車輛。阿斯哈圖石林位於赤峰克什克騰旗,是國家4A級景區。阿斯哈圖是蒙語,漢譯為“險峻的岩石”。換乘上景區的游覽車,遠望石林,猶如遠古先人建造的城堡,平地突起,崢嶸險峻,滄桑雄渾﹔駛到近處,又是另一番景象,有的像“石柱”、“石叢”、“石筍”,有的好似“石塔”、“石牆”,千姿百態。

一名扛著三腳架、背著照相機的中年男子與人民網記者攀談起來,“我來這裡拍了兩天了,這裡真的很神奇。從不同的方位拍攝,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不同的光照下,能讓人產生不同的聯想。”

順著觀光路一路上行,一名導游正在給來自山東的旅游團介紹,

“大約在7000萬年以前,這裡發生了劇烈的地殼變動,也就是燕山造山運動。在達裡湖的位置上形成了大凹陷,燕山造山運動之后,赤峰地區近代山系雛形基本形成,地殼運動形式以升降為主,西部抬升構成大興安嶺西南段及燕山山脈北段。”

的確,特定的大地構造環境、特殊的邊界條件、復雜的發展演化過程及氣候變遷,造就了這裡的雄奇與俊美。

人民網無人機正在克什克騰草原拍攝  唐維紅 攝

離開石林,汽車行駛在克什克騰旗的草原上。此時,太陽就要落山了。草原似一條綠色的毯子,一直鋪到天邊,零星的蒙古包、牧歸的牛群、奔馳的駿馬、一簇簇的白樺林……裝點著這幅生機盎然的風景畫。

赤峰的草原總面積達4.7萬平方公裡,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一半以上。這裡的草原屬於溫帶草原,四季皆宜,處處皆景。由於受大興安嶺南部山地的影響,境內又多天然湖泊,氣候濕潤,植被茂密。

這是“中華第一龍”的仿品,真品現珍藏在國家博物館內。 張志強 攝

當然,赤峰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千姿百態的地理奇觀,更在於豐富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步入赤峰市博物館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C形碧玉龍。解說員告訴記者,“中華第一龍”的真品目前收藏在國家博物館內。它集龍頭、蛇身、豬鼻、馬鬃四種動物元素於一體,雕刻十分精美,尤其是身體中部有個小孔,隻要用線穿過小孔后懸空,龍頭、蛇尾就會呈現在一條水平線上。

1971年8月,玉龍出土於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內的三星塔拉小北山,是目前發現的國內最早、體積最大的龍形玉器。它的出土標志著早在5000多年前,西遼河上游就已形成了對龍的圖騰崇拜,表明赤峰是中國尚玉文化和寵龍傳統的發端地。

由於時間關系,我們跟隨講解員用2個小時快速游覽了館內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和蒙元文化等4個展廳。萬余件的文物,80%為考古發掘成果,其中趙寶溝文化鳳形陶杯、遼代鎏金銅面具、遼代三彩鴛鴦壺、清代金字《甘珠爾經》等都是鎮館之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赤峰先人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真讓我震撼”,一位上了年紀的游客與記者分享著觀后觀。據介紹,赤峰博物館已成為紅山文化、北方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

 

(責編:趙綱、何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