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國白酒行業深陷低迷時,飲料業巨頭進來了,簽下百億大單﹔當一線城市房價沖天時,飲料巨頭的多元化瞄准了三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對於城鎮化中產業與人的關系,這家飲料巨頭的老板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請看本期《財經1+1》對話宗慶后。
宗慶后,浙江杭州人,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1987年開始創業,2010年成為中國首富,這是中國第一次有“飲料大王”登上首富寶座。2003年至今,宗慶后連續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新型城鎮化要充分重視“人隨產業走”
譚樹森
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理念正逐步成為現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強調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城鎮化都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結構的變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必然的結果,也是經濟發展水平提升的標志。但是,人口怎樣轉移才能促進經濟社會良性發展? 這需要我們摸清規律,有序引導。
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以及不同城市之間的人口轉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誘導因素是產業發展帶來的就業機會。如果忽視了產業對人口轉移的帶動作用,無論是對大城市人口的“堵”,還是對流動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疏”,都可能治標不治本,難以達成最佳效果。
據統計,目前我國1.6億外出農民工約69%集中在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市和東部一些城市,廣大中小城市的吸引能力明顯不足。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吸引人口的能力不足,主要原因之一是沒有形成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
相比之下,我國一些特大城市,不僅有競爭力較強的產業和企業,還分布著豐富的教育和醫療等社會資源,對人口流動的吸附力強。在過去的10年中,北京和廣州每年增加流動人口40萬以上,上海和深圳每年增長50萬以上。盡管這些城市房價一飛沖天,交通和環境問題亦十分突出,其對人口轉移的吸引力仍然不見減弱。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明顯的矛盾。一方面,我們要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分類對待,要求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也就是說,落戶特大城市仍然是一些在這兒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的一個夢。
緩解這一矛盾需要產業“下沉”。優勢產業不能“下沉”和有效轉移,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人口壓力就難以緩解,甚至還會進一步加劇。
全國人大代表宗慶后等企業家也提出,產業“往下走”,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他同時建議,文化教育醫療等資源也“都要下去”,這樣中小城市的生活更加舒適了,人口就自然不會一味向大城市集中了。對於這樣的建議,我們有必要予以認真對待。
《財經1+1》是人民網出品的一檔高端人物訪談節目。主要訪談嘉賓為政府決策者、企業高層管理者、著名經濟學家等。節目以人物訪談為核心、以財經熱點為主線,探尋決策背后,解讀商業智慧,感受嘉賓人物的睿智思想與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