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民族记忆:太行奶娘 用乳汁撑起抗战后方

编辑/ 戴晓宇

  
  桃花来你就红(口来),
  杏花来你就香,
  望见太行就想起娘。
  爹妈上前线打鬼子呀,
  我的奶娘,我的奶娘,
  您就是遮风挡雨的墙。
  ……
  这是山西省左权县歌颂太行奶娘的一首歌。
  走进巍巍太行之前,就听人简要地介绍过这个群体:这是一群母亲,一辈子没有走出过生养她们的太行山,而抗战期间在八路军总部等机关迁至该地之后,她们不顾危险自愿为前线将士哺育其年幼的子女,她们被人唤作“太行奶娘”。
  几十年时光荏苒,当人们再次想起这个英雄群体的时候,她们中大多数已经不在人世,还健在的亲历者们都已届90岁高龄,加之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料残缺不全,寻访和还原这段历史的任务迫在眉睫。

  
  6月10日,记者从山西太原驱车2个多小时来到太行奶娘的故乡——左权县。93岁的奶娘张招弟住在通往县城的路边。只见她在两个子女的搀扶下,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门庭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岁月的沧桑镌刻在老人的面庞上,老人的耳朵也听不太清了,但这天她特意穿上了崭新的碎花衬衫,向我们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她和她的奶孩们的故事……
  张招弟的娘家在县城西边的井沟村,她17岁就嫁到了红土垴村。在日军的几次大“扫荡”中,她的丈夫被无辜枪杀,房屋被烧毁,牲口、衣物、粮食和锅灶全被抢光。张招弟改嫁之后,在左权县革命政府的帮助下,落脚到七里店村,其间生育了几个子女。
  当时太行二分区司令部就驻在附近的马厩村,司令部一个首长的妻子在马厩村刚生下一个女婴,但在战争年代随时待命、四处转移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哺育孩子,只能将这个女婴送给老乡喂养。村干部通过多方打听,得知七里店村一位年轻媳妇张招弟的一个出生不到7天的男孩刚刚夭折,她的奶水正旺,并听说张招弟夫妇也是周围七里八村有名的善良人,小女孩交给她来抚养最合适不过了。一天夜里,部队在村民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找到了她。从此张招弟把这个出生不到半个月的小女孩接过来,用她甘甜的乳汁,喂养着一个抗日将士的后代。
  那些年,太行山区军民的生活还十分艰苦,部队干部在老乡家奶孩子只能每个月给奶娘家里三斗小米,奶过半年才给一块土布被子。张招弟自从奶上这个小女孩后,就一直把她当成亲闺女一样抚养。
  可就在奶闺女快到3岁的时候,因为部队要南下,这位首长的警卫员准备把奶闺女接走。奶闺女在离开奶娘家的那天,母女俩哭成一团,奶闺女揪着奶娘张招弟的衣襟不肯放手。因为家里没有什么好东西给她,张招弟只好把奶闺女的被子和所有的小衣裳用一个兰花头巾包好,交给了警卫员……奶闺女走后,张招弟总是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坐立不安,晚上做梦也在念叨奶闺女的名字。
  
  告别张招弟老人,我们与提供奶娘线索的左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宋保明聊起了更多关于这个群体的故事。
  几年前,宋保明和一些老干部就不断为太行奶娘奔走,通过动员当地力量走访当事人、整理现存资料,挖掘和抢救有关太行奶娘的最后记忆。
  对于太行山里到底有多少奶娘,宋保明告诉我们,由于年代久远,这已经成了一个无法考证的数据,但在其两年多的基层走访中,几乎各村各镇都有关于这个群体的故事流传,因此他相信,这个英雄群体即使不能说成千上万,但要说成百上千也丝毫没有夸张。
  抗战中名垂青史的左权县,原名辽县,地处太行山主峰西侧,据险扼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司令部、野战政治部等150多个党政军学商机关进驻此地。这里成为整个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吸引了大量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投身抗日,而他们的子女在炮火连天中也只能寄养在当地老百姓家中。
  在敌我犬牙交错、随时面临日军“三光”政策扫荡的环境中,哺育八路军的后代实际上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记者在事后整理的史料中,读到了一则关于曾哺育过刘伯承女儿刘解先的奶娘王改云的故事。
  1942年5月,面对日军对太行区进行的又一次大扫荡,八路军只能策略性地转移和反击。当时,无数村庄被夷为平地,尸横遍野,老百姓三天两头被日军逼得逃到山上躲藏避难。正奶着刘解先的王改云也带着一家老小跟随逃难的人流到村东的山洞里躲藏。忽然,从村里传来密集的枪声,不久就看见日军爬上了山峰。不多时,又一阵枪声传来,远处山坡上来不及躲的百姓被当场射杀,王改云怀里的小解先此时也被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王改云一边捂紧孩子的嘴,一边拼命哄了起来,可她急得满头大汗还是哄不住小解先。“听说这孩子是抱养的,是不是八路军的?如果真是,那咱们这洞里谁也活不了命。”人群中有人牢骚道。王改云面对朝夕相处的乡亲,怎么也舍不得小解先,只好重新走出山洞。子弹嗖嗖在她身边穿过,王改云一边跑一边把乳头塞进小解先的嘴里,小解先渐渐平息了哭声。王改云不顾被荆棘在手臂、腿上划破的一道道血口子,拼命奔向一处藏身地,日本兵最终没有搜到她们藏身的地方。
  这只是记者看到的大量类似记载中的一例。在这些资料中,许多当事人或他们的后代都谈到了当年太行奶娘们有的把乳头从自己亲骨肉嘴里拔出来,送到八路军后代嘴里;有的在1942年到1943年颗粒无收的大灾荒中宁愿让自己孩子饿着,也把仅有的玉米糊糊喂给八路军的后代吃。
  宋保明说,左权老区这些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把八路军后代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命还要珍贵,她们情愿付出一切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都要全身心地保护八路军后代。在那个特殊的抗战年代,太行奶娘们想的是八路军是替老百姓抗日打鬼子的,把八路军的儿女哺育好就是她们能够为抗日做的贡献。
  事实上,抗战时期太行山区的妇女都把为八路军奶孩子看成一件理所应当的平常小事,从未想过从中谋取什么利益,甚至在全国解放之后也没有人把它当回事,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太行奶娘作为一个英雄群体的形象还鲜为人知。(人民日报记者 王比学 刘鑫炎 张璁)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