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曼谷4月25日電 (記者 王慧)泰國東北部呵叻高原有一座小村庄,名叫班清。1966年的一天,美國人史蒂芬·揚在這裡散步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無意間發現了半埋在地下的一些陶片。這些陶片后來輾轉運到大洋彼岸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及人類博物館。自此,挖掘班清遺址的大規模考古活動揭開了序幕。班清考古地點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74年泰國和美國學者結成伙伴關系,開始了東南亞考古史上最重要的發掘,總計發掘墓穴120余個,出土的文物裝了18噸的集裝箱運抵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等做進一步研究,然后再運回泰國。
今天的班清,已經建起了一座國家博物館。展廳裡有大量陶器、青銅器以及鐵器,時間從距今約5600年前一直跨越到1800年前,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再到鐵器時代。
最耀眼的展品莫過於大量裝飾有獨具特色的波紋線條的陶罐。在暗黃色的陶器上,紅色的線條簡潔流暢,卻又形狀不一,顯示出制造者高超的冶煉加工技藝。就是這種紅彩陶使班清名聲鵲起。
紅彩陶有2000余年的歷史,是班清文化晚期的代表作。在班清考古挖掘的現場,發現數層地層,顯示這裡的文明長達數千年,冶金技術在這裡循序漸進地發展,沒有劇烈的變化。最早從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開始,已經發現有大量青銅器。與在中國的博物館裡看到的不同,這裡的青銅器很少有兵器,多是日常生產生活用到的農具、器具和首飾。青銅手鐲和項鏈大小尺寸、樣式眾多,有圓的,有花形的,還有帶鈴鐺的,極為精致。一把有4000年歷史的青銅矛頭被故意折彎,更令人嘖嘖稱奇。班清文化的紡織技術也很發達,展品中有錠盤,還有花紋極為復雜的輥,都是用來進行紡織和印染的。
班清的考古發現是20世紀重要的考古成就。在發現班清文化遺址40年后的今天,視東南亞為人類文明發源地的論証仍在繼續中。人們已經意識到,在東南亞佛教文化和印度教文化活躍之前的史前時期,這裡確實存在過文明。這是一段失去的文明,需要重新被找回。班清留給了人們的,還有許多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