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孩子們就沒吃的,今天送餐車又沒來。餓兩天。老師陪你們。對不起你們,老師沒有把午餐的事弄好。”“昨天一個孩子餓得不行,自己搬了凳子放椅子上,爬上去拿出一個面包。面包不夠了我們不敢發,怕有的孩子有,有的沒有。怎麼說?怎麼能指責?孩子們餓怎麼辦?我們隻能背過臉去。”這是發表在小梁老師微博中的文字,她是浙江嘉興學院大三的學生、也是湖南湘西鳳凰縣臘爾山鎮所德小學的支教教師。近日,她的微博引起各方關注。11月27日,新華網的消息說,當地政府啟動問責,鳳凰縣教育局分別對負責管理學生營養餐發放工作的鳳凰縣教育局勤管站站長陳社教、副站長楊玉國,以及臘爾山學區校長吳生漢、兩名副校長吳根賢和石建平做出免職處理決定。
官員的免職並不是事件的結束,關於孩子營養午餐的討論仍在繼續,有媒體推算,國家每人補貼3元的“營養午餐”,最終學生拿到手的是2元物品,“利潤率”達50%。在湖南鳳凰縣,超過3萬學生享受營養午餐計劃,按一年補貼200多天計算,僅“營養午餐”一項利潤就超過600萬。
國家給孩子們的福利對於某些人來說,竟成了“唐僧肉”,憤怒之余,我們更想知道,免職處罰對官員有多大的震懾作用?怎樣彌補制度漏洞才能扼制“中飽私囊”的誘惑?微公益應該如何做才能更有效果?現在就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網絡輿情 紀檢版》執行主編韓長青來為我們做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