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人民电视|一说到底


 
第99期2014-08-21

聚焦日本(三):日本这张脸

本期嘉宾

旅日作家 李长声
旅日作家 李长声
旅日多年,写了几本随笔,被称作知日。信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总之,不装。著有《樱下漫读》、《日知漫录》、《东游西话》、《四帖半闲话》、《枕日闲谈》、《居酒屋闲话》、《风来坊闲话》、《东京湾闲话》、《哈,日本》等

视频介绍

中国和日本的国民,互相之间很多的认识都来自于文学作品,而这些东西是被夸张和美化的。实际上,中日之间不但没有真正的互相了解,甚至还有很多误解。如果只看表面,得到的印象可能不是真正的日本。系列1:日本向右转? 系列2:日本不认错!

中日这两个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双方比较情绪化。

  中日这两个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双方比较情绪化。有很多人讨厌日本,同样日本人也有很多人讨厌中国,是一种历史纠葛。近代以来,特别是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人开始所谓“文明开化”,就是他当时认为自己是野蛮的,他要向西方学习文明开化,那时候就有一个很有名的启蒙家叫福泽谕吉,从那时候开始极力贬低中国,给日本人启蒙,启蒙了对中国的藐视、蔑视、轻视。日本的这种心态、这种心理,其实一直流传下来,特别是他们甲午战争打败了中国之后,这种认识是特别膨胀的。而后中国一直处于比他们落后的状态,这种心理到现在也没有消除。

相对日本而言,中国的出版媒体,其实是比较冷静的。

日本的媒体对所谓反中国的宣传很厉害。比如说书店里摆出一溜反中国题材的书。相对而言,中国的媒体,起码是出版媒体,其实是比较冷静的。前一阵,日本搞集体自卫权,有一个人自焚抗议,日本媒体全都不报道,安倍并没有下令让不许报道,日本无论左中右都自觉地不吱声。他是有他的倾向性的。这种沉默,连日本人自己都惊讶。媒体煽动有时候无形中对大家都会有影响。媒体一般是大报卖正义,小报卖八卦,但是这几年以来,基本变成了大报变八卦,小报卖正义。而日本的小报,基本上都是骂中国的,但是中国并没有这种现象。

 

【街采】

问题:对日本的印象?

律师杨女士:日本人还是蛮谨慎、刻苦,特别勤奋(江西)

中介行业侯先生:提到日本我肯定会想南京大屠杀啦(广东)

国际海运何女士:会联想到日本的寿司啊,还有富士山(广东)

高中生王同学:不就动漫王国,好多动漫咯(江西)

学生:长得比较小个吧,然后比较野蛮吧(广东)

问题:对中国的印象?(日本东京街头采访)

问:去中国的话,会有什么样的顾虑吗?

答:主要还是安全问题,这是最担心的事情。(50岁 主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少还是会有些顾忌(30岁 公司职员)

无意冒犯,但是对中国的厕所的印象不是很好(63岁 主妇)

【嘉宾】

李长声:中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很多的知识都来自于文学作品,来自于小说、影视,这种东西是被夸张美化的。比如武士道,在日本现实中其实并不大存在什么武士道。就拿剖腹来说,过去本来是一种惩罚,后来在小说里写得越来越夸张,其实日本人剖腹不是那么普遍。

中国人对日本知道很多的是艺妓、相扑,拿艺妓来说,在日本已经完全没落的一种行业。我的很多(日本)朋友,我经常问他们,聊天,没有任何一个曾经到艺妓招妓那样的地方喝酒作乐,我们中国人却觉得日本艺妓是它的一个文化代表。比如说我们到京都去游玩,大家都想看看艺妓,在街头有时候确实可以看见,有很多的艺妓其实是假的,比如她们在游览区招揽游客,有人扮成艺妓,在那里变成一种活动的风景。再有,很多是,游客也可以花钱来化妆,化装成穿上日本和服近乎艺妓似的满街走,其实很多是假象。很多人拍的照片,“我拍了艺妓”,其实一看就是假的。

【片花】日本古迹

李长声:(认为)日本在保护传统上保护得非常好,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日本,比如说拿东京来说,现在东京和一百年前的东京根本不是一回事。日本的东京也经历了几次大破坏。第一次破坏就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功之后就开始拆城拆墙,拆城墙,开始现代化,那时候对日本东京进行了第一次大破坏。东京第二次破坏是由于自然的破坏,就是发生一场关东大地震,一大半东京都被烧掉了。第三次大破坏就是美军轰炸,美国为了打败日本,进行了东京大爆炸,把东京炸得几乎夷为平地。再一次大破坏就是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1964年东京举行奥运会,为了修高速公路,为了修街道,把整个东京当时都重新建设,搞得也一塌糊涂。我们观察日本的时候有很重要的一点,也得用历史的眼光看日本,如果只看表面,得到的印象可能不是真正的日本。

李长声:我觉得对于日本的认知有偏差其实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每个人接触的方面、接触的人群都不一样,得到的东西肯定也不一样的。我觉得中国人对日本的认知,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说中国人对日本研究、对日本的认识,不如日本人对中国的研究和中国的认识。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这是一个伪共识。为什么?因为日本研究中国,更多的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国的文化,而中国其实也研究日本的历史、日本的文化,它把它归为中国历史和中国古典的研究里面去,这是很大的一部分。再比如过去很多人说日本对中国研究非常细,比如说哪里有煤矿,进村哪条小路他都知道,这是由于日本本来就有侵略中国之心,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它研究非常细,中国自古没有要想侵略日本的意思,所以它没必要去研究。

李长声:日本人相对来讲,好象不太关心国家大事,他们年轻学生对中国也不是很了解,比如很多年轻的20多岁小女孩,偶尔看见中国报纸,她立刻惊呼全是汉字啊,她以为他们使用汉字,我说对啊,中国人全都是汉字。她根本不了解中国。

 

【街采】

问题:觉得中日关系怎么样?

全职妈妈王女士:如果他们不想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话,也挺困难的跟他们发展。(北京)

初中生陶同学:感觉他们好坏,侵占中国(江西)

国企孙先生:战争是对双方都不太现实的。(江西)

职工许先生:就挺讨厌日本人的(浙江)

(日本东京街头采访)

目前从媒体报道等各个方面的消息来看,两个国家的关系处于比较困难的状况。(30岁 公司职员)

还是希望中日两国关系能够变好。(50岁 主妇)

【嘉宾】

李长声:(中日)这两个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双方比较情绪化。有很多人讨厌日本,同样日本人也有很多人讨厌中国,是一种历史纠葛。近代以来,特别是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人开始所谓“文明开化”,就是他当时认为自己是野蛮的,他要向西方学习文明开化,那时候就有一个很有名的启蒙家叫福泽谕吉,从那时候开始极力贬低中国,给日本人启蒙,启蒙了对中国的藐视、蔑视、轻视。日本的这种心态、这种心理,其实一直流传下来,特别是他们甲午战争打败了中国之后,这种认识是特别膨胀的。而后中国一直处于比他们落后的状态,这种心理到现在也没有消除。

李长声:一个日本民族很大一部分是从中国去的,他们叫渡来人,不管徐福是真是假,但是大批中国人去了日本是事实,他们带去了中国文化,他认为都是好的东西,当然就拿了,这是中国人给他养成了拿来主义。很自然的,到了近代,他发现西方的东西比中国的好,所以他又跑西方拿。他的拿来主义,很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因为旁边有一个当年很先进的中国给他造成的。

中国自己有自己的文明,所以要想再接受别人的文明就比较难了,特别是如果接受一个假如它的学生的,它的徒弟的东西就更难了。所以,中国人一再挨打,被打一打,才接受一点,被打一打才接受一点。作为这么一个古老文明,想那么自觉地、那么主动地去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比较难的。

李长声:再一个日本人不大有节操。因为它从历史上不大有这个观念。因为它过去自己没有异族入侵,所以,中国的这种节操观念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有异族入侵,所以,不能变节,要保持忠义,日本没有这个观念,所以,它就很容易转变。比如日本战后,天皇在广播中宣布了一个他的诏书,日本齐刷刷都转向了,全国立刻变节了,基本没有抵抗。日本词叫“转向”,他的转向观在中国是叫叛变,但是中国是坚决抵制的,因为中国老是改朝换代,叛变这种节操、这种忠义是特别强调的。日本不大强调。

李长声:最近中日关系不好,日本的媒体其实宣传得相当厉害,所谓反中国的宣传很厉害的。比如说书店里摆出一溜反中国题材的书。相对而言,中国的媒体,起码是出版媒体,因为我比较关注的是出版媒体,其实是比较冷静的。真正地反日本的书并不多,而且很多是谈历史的书,中国的出版社,在出日本书上挺积极的,起码据我所知经常有编辑问我,选点日本文化什么书。还是很积极的。中国人对待日本人,我觉得还是比较全面,相对而言,日本在翻译中文各方面根本是不可以的。

李长声:前一阵,日本搞集体自卫权,有一个人自焚抗议,日本媒体全都不报道,安倍并没有下令让不许报道,日本无论左中右都自觉地不吱声。他是有他的倾向性的,整个倾向性,民族倾向性,在这个时候,所谓民族大义上,他都放下派别之争,一律不予报道。这种沉默,连日本人自己都惊讶。媒体煽动有时候无形中对大家都会有影响,因为你可以不听一个政治家演说,不看他的国会发言,但是媒体广告什么的,那种题目的广告,日本会在电车上贴出来这一期都是什么什么题目,那些题目都是非常惊人的,全是标题党。比如日本很多人来中国旅游减少,这实际上也是媒体煽动的结果。比如说,中国有的人反日的行动,或者是环境污染,日本媒体不断地给你宣扬,不断地扩大,所以,即使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社会效益的那些年轻学生,20岁上下的学生,他们知道,本来学习中文学得好好的,也不敢来中国实践一下,也不敢来旅游了。另外,媒体,大报卖正义,小报卖八卦,但是现在这几年以来,基本变成了大报变八卦,小报卖正义,这个还是不正常的。小报卖的正义,比如说日本小报,基本上都是骂中国的,但是中国并没有这种现象。

李长声:自古到今。日本是个神话,古代神话是中国人创造的,觉得蓬莱,那里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之类的,中国创造了一个古代的日本神话。然后是美国创造了日本经济神话、现代神话。现在其实又出现了第三个神话,就是我们的年轻人,用日本的漫画、日本的动画片,制造了一个新的“日本卡哇伊”的日本,也是一个神话的日本,这么“卡哇伊的日本”在日本也不存在的,他们喜欢日本漫画,漫画就是漫画,日本的漫画,你不要再得到一个知识,就是漫画的日本,这就不存在了,就不那么全面了。

李长声:我有时候也有一个想法,作为老百姓,作为国民,有没有必要非得去了解日本、认知日本。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没有我们非认识日本的文化、社会不可这件事。了解日本人有什么意义。我经常考虑。我们可以喜欢日本,去他那玩,看它的风景,看它的其他美丽的地方,享受它的日本菜。但是非得要了解日本,以为这是友好的基础,其实我倒不觉得。我总觉得理解、了解未必是友好的基础,邻里之间也很难了解的,特别是有兄弟不和,兄弟之间是最了解的,日本历史上很多文化比较了解的情况下倒可能引发战争,了解也可以打仗,也可以带来战争,它喜欢你的东西就要夺来变成他自己的。所以我觉得,在了解上,何必了解那么深呢,了解那么深的话,想要了解深,其实了解不深,然后往往倒造成了一种混乱,我总觉得喜欢漫画就是漫画,喜欢漫画的人不要越过漫画,更多的谈日本如何如何。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评论

制作团队

出品人  廖 玒  总制片   唐维红    制片人   雷 阳  游海滨 
主编  苏瑞 白静 后期  王理 赵鑫(实习)  摄像  李闻翰  赵恩泽 
记者  赵松 滕雪 汪晓波 王婕 郝士芳 刘文 张启业(实习) 张少欣(实习)  
页面设计 孙莉娜  模板 关雪松

栏目介绍

  《一说到底》是人民网人民电视全力打造的新闻评论品牌,这里有最深刻的观点、最生动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