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視頻>>財經視野

季薇:內容創業領域不會出現“一家獨大”

2017年04月24日14:1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中國用戶文化消費的覺醒才剛剛開始。從多個角度的因素來說,我認為整個市場是正在興起的時刻。”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說,“內容型公司本質上沒有一家獨大的事。領先的幾家有先發優勢,但我認為這不是一個能夠被完全壟斷的領域。”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他的觀點。

該次峰會,與會嘉賓以“投資進化論”為主題展開討論,探討中國股權投資領域十年來的變革與創新之路。

您發表過跟媒體人創業相關的觀點,您對媒體人創業這件事情怎麼看?

季薇:媒體人創業出來大部分都做內容。首先媒體人非常善於做內容和營銷,所以起勢很容易,做出來好的內容來也很容易,目前的趨勢是好的內容能夠吸引到用戶,這是他們非常拿手和得心應手的一方面。到了后面,關於挑戰,積累了這批用戶怎麼變現,這往往是媒體創業者所要面臨的挑戰。這對他們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團隊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知識付費”現在很熱,大家都在討論內容變現的話題,您覺得知識付費接下來的趨勢和走向會是怎樣?

季薇:我非常看好,知識付費整個大的范疇是內容付費。我認為中國用戶文化消費的覺醒才剛剛開始。以往中國用戶對內容是不太願意付費的,內容隻能導到別的地方去付費。但后來有一些必要條件開始形成,比如說版權保護,比如說流量越來越貴。而從大方向來說,現在大家都比較重視未來自己的終身學習,對好的內容要付費。同時包括移動支付這些技術手段也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方便。從多個角度來說,我認為整個市場是興起了。

現在教育是主動性教育,消費者要提升自己,而且又有了付費的習慣,所以看起來似乎突然之間一些知識付費的平台型公司、第三方服務公司、知識付費系統化的公司都興起了。

比如說,媽媽帶著孩子學習,媽媽在孩子學習過程中,也跟孩子一起學英文。或是針對大城市女性,20到35歲的白領女性,針對她一系列的需求,比如職業提升、感情生活、兩性關系,乃至心靈雞湯、怎麼能變美等等,各種類型都有,她們都願意付費,所以各個平台都在興起。雖然現在是在一個粗放的狀態下大家都在往前奔,但暫時沒有看到天花板。市場很大,各個平台正是利用現在知識付費的紅利的時候。其中有一些,已經有了先發的優勢,但我覺得這個行業到最后來說不會出現“一家獨大”,可能各做各的專屬人群,內容會做的越來越好,非常系統化的能夠把知識轉化成產品。

BAT等巨頭都已經開始進入這個領域。無論是哪個領域,都會擔心巨頭但一進入,未來會形成幾家獨大的情況?您怎麼看?

季薇:內容型公司本質上沒有一家獨大的事。領先的幾家因為跑的比較早,積累了經驗、圈了用戶、也踩了坑。但先發優勢不足以幫助它形成壟斷,因為我認為這個領域的各個產品是分別針對不同人群的。比如羅輯思維,現在是領先的,而它也是針對男性用戶為主。女性用戶另有好幾個平台,都做的很不錯,成長很快,基本上幾個月時間內用戶量就可以翻一倍,在飛速發展。

對於流量變現這一塊,您的看法是?

季薇:所有商業模式,萬變不離其宗的,我覺得以前的流量變現無非幾種。流量來了,暫時不知道怎麼變現,先做廣告可以的,就像媒體一樣。后面有些做交易、電商,金融可以變現,通過運營商有一些也可以變現,服務類的有些變現。

內容本身是可以付費的,現在看書保護了版權,第三方閱讀平台上面很多書都是正版的,那要付了費才能看,比如說前50章都是免費的,后面要買個什麼會員,或者每章都要付費。

在投資當中,我們比較關注的是內容和商業化的事情。我關注幾個點,第一,頭部的內容,而且現在頭部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前最頂尖的10%到20%,現在是最頂尖的5%以內的內容,資源、流量、廣告,都在集中。第二,內容的系統化、內容工業化。我願意看能工業化生產內容的這些團隊,因為它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它的天花板也能夠更高一些。第三,內容的商業化。比如說,知識付費是內容商業化,內容本身是收費的,知識做成產品,然后問你的用戶去收費,課程也好,讀書費也好。內容商業化包括現在很多的多媒體渠道。它把意見領袖、達人、網紅綜合在一起,把它工業化地生產出來,並且展現,當然這個內容是有目的的。要麼是做廣告,要麼是賣貨的,最終通過電商變現。這是圍繞著微博和淘寶的生態圈建立起來的一個例子,這個現在也有很多公司做的很好,其實也算是內容商業化。

我們看到,內容商業化變現的方法越來越多了,這是好事。

頭部是市場比較短缺的資源,您怎麼看頭部和長尾的關系?

季薇:這個領域內“二八”效應更明顯。長尾的就需要一些綜合的平台幫它做分發、提升,主要還是靠平台的力量。對投資機構來說,也不太會投單個的內容,我肯定喜歡投針對一類人群的。單個內容,它的天花板相對來說比較低,風險也比較大。你怎麼知道這個IP行不行?我們更關注的還是內容集聚的,能夠持續產生好的內容的一些平台。現在整個產業鏈上我們投全了,從內容生產到內容傳播到內容變現,而我們最開始關注的也是內容的聚合和分發。因為有了內容的聚合分發,有了流量,才回溯到上游的內容部分。我們在這些產業鏈上投了差不多有30家公司,但我們不可能每個行業都這樣做全產業鏈布局。我們在我們特別看好的一些領域,有那麼三四個領域是全產業鏈的。

那麼在這個領域,您更看好的模式是內容生產商還是內容分發平台?

季薇:對於內容生產商來說,可以在別人的平台上去分發,因為現在平台也很多,平台也願意去採購好的內容。而對於平台來說,也可以自制內容。我覺得沒有比較,所有行業都一樣的,到最后是互相的交融,看誰的滲透和學習能力更強。如果問更看好哪一種,我覺得大家都有機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考慮,對於投資人來說,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特點。如果投資人一定要追求“獨角獸”,就要先想想這個市場上到底有多少個“獨角獸”的問題。如果投資人追求的是一個很好的進入點以及好的性價比,企業也有機會做成一個千裡馬而不一定是“獨角獸”,我覺得對投資來說也是完成了工作任務的。

 

 

(責編:劉曦、彭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