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中国旅游业的“执笔人”

2017年01月16日17:21     

不久前,戴斌漫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大学校园。他看到两个老人坐在轮椅上,前面还有几个小孩在跑,飘零的枯叶令戴斌触景生情。

身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经常被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所感动,而我们则好奇,离开了“十三五”旅游行业规划等宏大叙事篇章外的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不知天命

印象中的戴斌学富五车、口若悬河,伴随着与生俱来的儒家学者气质。坐在记者对面的戴斌却安详不浮躁,温文尔雅,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

接受专访时,戴斌会主动过来握手,他没有摆出任何院长架子,回答问题很少一句话敷衍,也绝不会长篇大论地谈理论。

当然,他首先是一名已经任职8年之久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所以戴斌的故事顺理成章地从工作经历开始了。

戴斌学经济学出身,他了解这门学问对于一个学者成长有何裨益。事实上,博士、硕士均拿经济学学位戴斌,擅长在工作中用别人听得懂的话去讲别人感兴趣的故事。

在某次遗产旅游演讲中,戴斌会用“繁华不止为追忆”为台下观众做注解,但当他去宁夏给自治区党委中心组讲课时,他又会简单通俗地去讲新常态下旅游发展战略以及政策文件出台相关背景。

彼时的戴斌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描绘着中国旅游未来图景。这一幕让人联想起毛泽东诗词中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同样的意气风发也出现在戴斌身上。

尽管他的岁数已足够是“少年”的父亲,但他仍然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精力充沛。如果哪天在朋友圈中看到戴斌与韩国偶像团体EXO的合影,那也不必惊讶,“因为这是我女儿最喜欢的明星!”

但时间并不会因人而异,更不会等人,1967年出生的戴斌即将迈入50岁俱乐部,“古人讲五十知天命,我自己觉得我还没有完全知道。”戴斌坦言。

说起来,27年工龄都不够戴斌挥洒,这位“中国旅游顶级智囊”又岂能在五十岁听天由命?当下,国家旅游局的“十三五规划”正扑面而来,身材健硕的戴斌依然是少不了的参与者。

“我希望中国旅游研究院能够早日进入国家高端智库的行列,也希望能够建设国家旅游经济实验室。”戴斌笑着说,“我还希望我更多的团队成长起来,成为战略性学者,这是一种对单位的梦想和期待。”

感性理性

2012年2月,戴斌出过一本名为《语路》的随笔集,里面有篇稿子叫《走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这大约是他15年前写的一篇小文章。

“这篇文章基本能代表我这些年心态,希望让感性与理性交融起来,但实际上也可能两边都没做好。”戴斌回忆道,同时温和一笑。

生活中,既喜欢看《四郎探母》、《失空斩》这些传统京剧,又爱听罗大佑、江蕙等老一派台湾歌手音乐作品的戴斌,喜欢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可能我身上传统士大夫东西多一点,包括我的看书、演讲、思想。”

信奉理想主义的戴斌,生活中是感性的,而他与女儿的亲密关系更是人尽皆知。

有一次,去韩国出差,戴斌和东亚日报总编辑一起用晚餐,喝酒时,对方看出他心神不宁,“你明天要回国了,还有什么事没有完成吗?”戴斌答道,“明天就要过儿童节,我闺女的EXO签名还没拿到。”

韩国人笑了,“咱们把这个酒喝了,我就能把这个签名拿回来。”戴斌眼前一亮,“真的?喝原子弹也行,喝氢弹也行,喝深水炸弹也行。”喝酒过程中,他果然如愿拿到了签名照,“那一刻我比女儿还要开心”。戴斌笑着说。

戴斌足够感性,但日常工作中,他坦承《古文观止》、《战国策》、《出师表》这些文章对他影响蛮大。在戴斌看来,“这些书籍既有一种思想在里面,又有骨架和逻辑。”

作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工作中的理性是戴斌的另一面标签,他认为作为一名学者,“如果没有逻辑、数据、观点,那么内涵肯定是不够的。”

因此,戴斌每年4月都会召开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先后为携程梁建章、途家罗军等业界精英颁发了“旅游思想者大奖”,并指出旅游发展理论是关键。

“中国旅游研究院说钱没有人家钱多,说权没有人家权大,我们能给别人什么?如果思想也不能给,我们的价值可能就会慢慢失去。”

以笔为刀

要解读戴斌,就无法回避他一次又一次从心出发的细微选择。“如鱼饮水,甘苦自知。”这句话是戴斌评价自己8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工作的一句总结语。

前段时间,戴斌曾在朋友圈发布一条动态,他戏称熬了两个通宵后,下辈子只想做只大熊猫,“再也不用这么写稿子,卖个萌,就萌倒一大片。”

当熊猫是戴斌在朋友圈的“梦想”,但现实中戴斌最大梦想是用思想推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在这中间需要经历多少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清楚。

事实上,戴斌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当院长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而最大的挑战,正是来自于怎样才能让他带领的团队与其梦想中目标匹配起来。

考虑到与民营机构相比,中国旅游研究院没有过硬收入,与高校相比,中国旅游研究院又没有那么多自由,戴斌坦言,想抵御住这些诱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戴斌常用这句话与同事们共勉。同时,他亦表示,“我们再大的梦想,再好的战略谋划,没有人来执行都是不够的,所以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永远是团队。”

不过,这份对于梦想的追求,戴斌有时终究不得不做些妥协。

比如去年,研究院里有个在美留学八年的博士找到他,和他说想去百度上班。戴斌在了解百度能为他提供的待遇后,苦笑着说,“我就是你亲大哥,也留不住你了。”

“年轻人毕竟要养家糊口,要在北京供房子,这个成本很高的。”戴斌很理解。

但即使如此,伴随着2017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推广年的主题确定,戴斌依然头也不回地用自己的思路来重新勾勒着中国旅游研究院新的发展道路,通过学术成果、会议以及媒体间合作,向全行业去传递研究院价值观。

一个小小的例子多少可以佐证市场对于戴斌和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认可:Airbnb全球总裁专门来到中国与研究院签约,希望通过合作伙伴模式与中国旅游研究院一起研究中国的分享经济,帮助其在中国市场创新发展。

Airbnb、蚂蜂窝等一大批新兴企业的签约也坚定了戴斌的信心,他相信2017年乃至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依然需要寻找“新动能”。

戴斌语气肯定地说:“过去,我们发展旅游业更多依靠老天爷留给我们的自然资源、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这‘ 二老资源’,但今天我们发现,科技、文创、资本、人才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动能。”

因此,戴斌一直在努力推动社会各界关注中国旅游市场主体的形成:“我很开心地看到携程、去哪儿、蚂蜂窝,还有七天、如家、途家这些新业态成长。往往这些新业态兴起之时,我都愿意去学习、站台、欢呼!”

没有很大的资本,也没有看得见的权利,但这并不影响戴斌以笔为刀,“我能够给予的是我的思想,是我跟大家在一起!”说这话的时候,戴斌双目炯炯有神。

改变明天

数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旅游集团20强报告,中国旅游集团公司、携程大型旅游企业纷纷入围,20强市场总额更是达到1.14万亿元人民币。

“小、散、弱、差”、“旅游企业的声音出不了旅游行业”等市场偏见正在被日渐强大的中国旅游业巨头们所改变,也正是戴斌所骄傲的地方,“我们看到今天20强的营业总额已经四分天下有其一,这是个了不起的变化。”

同时,这样一系列变化,更促使戴斌去思考,在大众旅游时代,发展旅游究竟是为什么?他希望中国旅游研究院能够系统地回答这些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戴斌还是参与制定“十三五”旅游行业发展规划讨论和最初文稿的人员之一。对于精于数据统计的戴斌来说,规划的对外正式发布是个审慎的激情时刻,也让他慢慢感受到有些梦想正在实现。

与戴斌愿景相符的是,近些年的确是中国旅游行业的黄金发展期,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9.8%的增长虽不及往年数字的“疯狂”,但依然保持强势增长。

戴斌回忆?道,应该说规划中提到的10%人次增长、11%消费增长这些数据还是比较务实的,也是能够实现的,但在戴斌看来,要实现“十三五”旅游行业发展规划的“节奏”是,必须尽快推动全域旅游,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二线城市。

戴斌举了个例子,他在安徽皖北老家父母那一代,可能一辈子生活的半径都没有走出过那个地级市的范畴。

“这就意味着我们广大国民旅游的权利还没有完全实现,而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现实情况反而让戴斌树立了大众旅游时代即将到来的信心。

戴斌认为以开放和共享为代表的今日旅游业早非往昔可比,“随着旅游业数量增长,越来越可持续发展,我相信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

“在大众旅游新时代,应该用全域旅游定位我们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寻找文创、科技、资本、人才这些新动能。”戴斌解释道。

正如他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戴斌和他的中国旅游研究院正如一群“中国旅游业的顶级智囊团”,不甘现状,为了中国旅游业更好的明天、更大的梦想时刻作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戴斌显然还不满足于此,“我坚信,我们在创造着一项伟大的事业。”他说。

戴斌作答普鲁斯特问卷

问:您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什么?

答:从心所欲,而不予拘。

问:您最希望拥有什么样的才华

答:能够让别人快乐的才华。

问:您最恐惧的是什么?

答:跟不上时代了。

问:您目前的心境?

答:焦虑。

问:您认为您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答:探索当代旅游发展理论,形成一些旅游发展思想。

问:您自己哪个特点让你自己觉得很痛恨?

答:拿不起,放不下。

问:您最喜欢的旅行?

答: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旅行就是去厦门、杭州这样的城市,找一个地方猫着,想去吃个小笼包就吃个小笼包,想骑个自行车就骑个自行车。到海外去,我也希望能够不去演讲,不穿西服,能够穿着旅游鞋到处逛。

问:您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答:不干活、不担责任。

问:您最奢侈的是什么?

答:休息、睡觉。

问:您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答:写不出稿子来了。

问:您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评估的?

答:这个人很有才华。

问:您最喜欢什么职业?

答:教师。

问:您对自己外表有什么不满意吗?

答:长得比较丑。

问:您最喜欢男性身上什么品质?

答:担当。

问:您使用过最多的单词或者词语是什么?

答:理想、责任。

问:您最欣赏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答:优雅、从容

问:如果您可以改变您家庭的一件事,那是什么?

答:陪我的女儿去跟EXO合影。

问:如果您能选择的话,您希望让什么重现?

答:我希望能够让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光能重现。

问: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答:理想、责任、坚守。

(来源:旅界记者 张浩熙)

(责编:魏青成、连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