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视频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6日08:35 共0条新闻
李继宗是北京市非遗项目“京剧盔头”的第四代传人,从14岁在盔头铺学徒开始,他已经与盔头打了64年交道了。
一、继承源于技艺 更源于爱
李继宗是一名京剧爱好者,从小最大的愿望便是做一名职业京剧演员,可是这个梦想,却没能得到父亲的支持,理由是“唱戏不养老”。
李老游一副好嗓子,没能做成京剧演员让他多少有点遗憾,不过,做盔头却能直接与京剧行当挂钩,能接触许多京剧演员,想到这,李继宗还是很高兴。
为了能离京剧舞台更近,与演员们更近,李继宗下定决心,“我不唱戏,也得上剧团工作去。”他立志一定要进入一个专业剧团,一边做盔头,一边欣赏戏。
为了这个愿望,李老没少下功夫。
1956年,李继宗计入了北京市盔头戏剧生产合作社,当时盔头社有310人,不仅有做盔头的,还有与盔头相关的十三个行业的工作人员。李继宗是三级工,一个月工资40.5元。
第二年,合作社实行了一年计件制工作方式,按制作的件数发工资,活儿快的盔头师傅一月能挣上百元,这在当时是相当诱人的收入。李继宗却反其道而行之,执意要进入以老师傅为主的特级组,特级组的老师傅技术好,功夫深,但是上了年纪,一个月做不了太多件,这样是非常影响收入的。但是李继宗的目光却放的很长远,他在特级组虚心跟老师傅学习,还时常能接触到给梅兰芳、马连良等京剧名家定制的盔头精品,一年多的时间,李继宗受益匪浅,技艺大大提升,以致于1958年社里设擂台打比赛,没有人能比过他。
在求精的同时,李继宗还要求“全”。当时很多盔头师傅只会盔头技术本身,对一些辅助行业不甚了了,李继宗不仅把盔头学会了,把这些辅助行业,如点翠、点绸、做绒球、做穗子等统统学会了,烂熟于心。
就这样几年的功夫,李继宗的盔头既精且全,1959年他顺利的圆梦进入了北方昆曲剧院,一直待到退休,几十年间,他给许多名家做过盔头精品,比如张学津、杨凤依等人。
二、传承的责任让他有了取舍
李鑫是一个典型的80后,他最大的愿望并不是坐在工作室里制作盔头,而是在海边开个酒吧,悠悠闲闲的享受生活。但是,为了传承盔头手艺,他有了取舍。
如今他也做了十六七年的盔头手艺,而从天南海北来的盔头订单应接不暇,然而这种“应接不暇”的状态却恰巧反应了一个问题:会盔头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像李鑫这样的年纪还在坚守这个技艺的人凤毛麟角。
李鑫有自己的固执与执着,能做三分绝不做两分,面对所谓的创新,他的理念是,先把传统守好了,你再谈创新。
(责编:赵铎、柳静)强降雨持续影响我国多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万里归来矢志报...
东京奥运村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二批成员抵达东京
【走进乡村看小康】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泥底寻根,藕塘挖宝,英国小哥在洪湖当藕农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新闻特写】各地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感受建党百年氛围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 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引发热烈...
香港“百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澳门社会各界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
香港中联办开展“温暖关爱进社区”活动
港澳各界:习近平主席讲话鼓舞人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台湾各界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致贺
香港澳门举办多项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提升改造后全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