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玛塔”们的快乐足球

2013年06月04日08:51    来源:人民网—人民电视

视频介绍进入《6月》专题

5月29日下午4时,眼前这些孩子顶着烈日肆意奔跑,马尾高高束起,皮肤晒得黝黑,汗水顺着脸庞流下。在一片小小的操场上,五人制的比赛,她们组织得有声有色,坚持不懈地进攻,积极地防守,时而能听出尚且稚嫩的声音中的兴奋或沮丧。这是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小学的课外一幕,周一到周五,天天如此。这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87%,仅有一名足球教练,并不算强大的体育基础设施却孕育了一支获得了数个北京市比赛冠军的女足队伍。

2012年北京市“奥城杯”女子组冠军、2012年北京市传统校女子组冠军、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足球锦标赛女子组亚军……自2006年建立足球队以来,唯一的教练李茂平已经训练过200余名孩子,其中两名进入了北京队,有十余名学生凭借足球经历考进了北京市重点初中,很多看过比赛的人都夸赞这些孩子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小玛塔”。小操场上,中央站着的教练李茂平非常引人注目。他2000年从昌平体校毕业,虽然是举重专业,但却对足球有着强烈的热爱,6年后,他在东小口小学建立了第一支足球队伍。强壮的身材、黝黑的面庞,洪亮的嗓门,在这个“80后”体育老师的带领下,46名女孩和23名男孩,分处30米宽、50米长的七人制场地的3个角进行训练,有比赛场地,还有基础训练区和身体训练区,秩序井然。

“小玛塔”们的成绩如此出色,和李茂平的训练理念有很大关系。“‘足球游戏’整个贯穿和融会在我们的训练里。”李茂平一直想要孩子们懂得,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选手,而不是考虑踢不踢的过对手。他认为,如果仅仅是为了比赛的胜利上足球课,那就会限制孩子们聪明才智的发挥,不利于他们形成各自的特点、特长和风格。”跑得大汗淋漓、小脸通红,但孩子们都不觉得累。中场休息时,校长董祥还亲自给孩子们发了“双棒儿”冰棍。

每天一个半小时,孩子是自愿的,老师更是义务的。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的他,不但要考虑训练,还要提醒孩子们做作业、做值日、坐班车。这个学期以来,除了每天的日常训练,周末时间李茂平还要经常带孩子出去比赛。算了算,这个学期李茂平只休息了一天,还是因为妹妹结婚。

“看着孩子们在球场上奔跑,能够感觉到一种希望和力量。”被人说成是“理想主义者”的李茂平这样回应自己的坚持,“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有人可能在盘算双色球是否能中奖,但我会在脑子里回想今天孩子们进的哪个球漂亮,睡得特别踏实。”

“我就喜欢踢足球,每天踢了1个多小时也不觉得累,回家后也经常看足球比赛。”12岁的前锋崔玟玟,一个性格倔强的“假小子”这样说,“晒黑我也不怕,摔伤我也不怕,我也不想弄得那么漂亮,我就想长大以后当一名足球运动员。”

崔玟玟老家是河南商丘,姐姐已经被选入了北京队,这更加强化了她继续练下去的愿望。“我爸刚开始有点不同意,主要是怕我受伤。他想让我练舞蹈,但是我觉得那些东西都没劲。”

还有闫真、张建坤、孙静飔、孙静怡……这些女孩子们由于足球,变成了“好哥儿们”,比赛胜利了一起庆祝,输了一起找原因。“要强”和“不怕输”的性格也促进了她们的学习成绩。

“很多孩子不仅足球踢得好,还是班里的尖子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榜样效应,更加突出了学校里的足球氛围。”李茂平骄傲地说,“校园足球是最好的平台,”

李茂平了解队里的每个孩子,每个孩子不仅喜欢足球运动也喜欢这个教练。为了让每个愿意踢足球的孩子留下,他会主动去找她们聊天,了解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哪个孩子没来上学还会打电话问候,还经常请孩子们吃冰棍。

没有家人、学校、教委的支持,李茂平觉得自己不会坚持到现在。李茂平的妻子高鹏也是学校里的老师,有时在他忙不开身的时候,妻子会陪他一起带球队出去比赛。校长也将李茂平的坚持看在眼里,不但自己会带孩子出去比赛,还经常让家人做饭给孩子补充营养。

李茂平自己也有一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小小的年龄就吵着要踢足球,原因就是“这样子就能和爸爸在一起了。”

“不图别的,现在我就只想踏踏实实做这件事情,发现和培养人才。希望能从学校里真正走出一个高水平运动员,并且将来有一天能够回访校园,这对我来说就是最有成就的。”李茂平朴实地说道。

虽然快乐着,他也有“痛”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大多没有北京户口,升到好的初中非常困难。足球是一个平台,尽管一些孩子能够进入到重点初中,可是一面临升学压力,我怕这些孩子就不会再练足球了。”他担心的是,小学期间努力为孩子们提供的“土壤”,到了初中之后就不会再有了。“咱们的女足曾经辉煌过,为什么现在不行了?足球应该扎根学校,培养一种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对于花裙子、漂亮玩具,这些女孩子们最想要的礼物却是:一个可以尽情踢足球的夏令营。(人民日报记者 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