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起,北京开始严查“中国式过马路”,对行人闯红灯的,未走人行道、人行横道的,罚款10元;骑自行车人闯红灯的、在人行道或人行横道上骑行的、行经人行横道未避让行人的,罚款20元。和北京一样,南京、深圳、杭州等地也纷纷推出处罚措施,严查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我们经常讲一个东西叫什么呢?叫做舆论的惯性思维。当你长期去这么做了的话,那么偶然告诉你这件事情是不对的,你是在感情上无法接受的。
面对处罚,人们的表现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浙江金华一位大姐,因为受到处罚,追着警察吐口水。浙江湖洲有位大姐,骂完街还不解气,干脆把自行车扔给警察。还有相当一部分行人面对罚款,直接告诉警察:没带钱!严查不到三天,这“中国式治理”就遭遇到执行难的现实问题。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互联网上也有非常大的一个争议,我们从整体的数据可以看到,相对于以前的事件,如果说我们用一个词叫做“一边倒”来表示的话,那么此次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我们可以说是什么表现呢——“冰火两重天”。一部分网民是言辞力竭,要求一定要狠罚,另一部分网友认为过于严苛。
无论认为罚得轻了还是罚得重了,其实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闯红灯”这件事本身是不对的。既然明知不对,为什么还要去做呢?11号《中国青年报》上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这些人平常也会谈“法律信仰”,可仅仅只在自己处于弱势位置、寻求法律救助、法律对自己有利时,才想到“法治”;一旦处于某种强势位置、法律对自己不利、能从违法中获益时,眼中就没有法律,而成为阻碍“法治”的钉子户了。天天喊着法律,不过是指望别人守法,而自己是例外者,凌驾于法律之上,享受别人守法带来的便利。”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我们希望这种罚款能够捉住一部分人,能够让一部分人感觉到疼。虽然说十块钱并不多,但让他感觉到惩罚的力量。这一点,很多网民是认同的。
关于严查“中国式过马路”,在媒体报道中也成为热点。很多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国式过马路”虽然不对,但在有些地方却是行人的无奈之举。因为设施和管理等方面的不到位,确实存在着不闯红灯就过不去马路的情况。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面对于罚款这件事情,实际上是政府管理的一个不做为。为什么呢?包括,无论是交通设施建设也好,还是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好,原来存在着没落实的情况。我们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整体数据来看,很多网民也在反映这个问题。所以说我们第二点强调什么呢?以罚代管是不行的。我们不能说所有的行动都用罚来代替。更多的是我们的政府部门要付出行动来,付出力量来,付出决策来,去推动,去顺应民众的需求。
其实,无论是开车的,还是不开车的,我们走在路上,都是交通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都应该是交通法规的遵守者和维护者。因为,遵守交通法规,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我们一定要关注一点就是我们群众,关于安全意识,关于社会责任,关于公民的法治意识,一定要到位。这种情况,我相信,可能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媒体,不仅仅是我们人民网呼吁就能达成的。更多的时候需要时间去历练,需要更多的事件去推动,我们也从积极的意义去面对这些罚款、这些问题,我们也相信这也是推动的手段之一,只不过这个手段推动的有些匆忙了,让群众无法适应,但是我们相信它的目的是好的。
闯红灯严格说来也是违反法律的事儿,但为什么大家对于“闯红灯”这种违法的事情没有敬畏之心呢?可能很多闯红灯的行人都没有意识到他在违法,而且大多数人都觉得它不是个事儿。但是,当再微小的事情数以亿计的时候,就不再是小事了。为了我们的交通能够更安全、更顺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