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瓷器的官场生意》的文章,揭露了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如何依附官场成为行贿新宠的内幕。文章一经网络传播,“雅贿”这个并不新鲜的词儿立刻成为热点话题。
这篇文章中说,瓷器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价标准,一旦东窗事发,价格的模糊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搪塞理由。曾有纪委的办案人员就某位官员受贿的瓷器专门到景德镇找作者本人核实。根据这位大师的市场行情,那位官员收受的瓷器价格已经飙升到了500万元。但那位大师回复纪委说,这瓷器也就值5000元吧。之后,只能不了了之,事实也无法求证。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朱明刚:从我们舆情监测室的监测平台上来看,从26日这篇文章被报道出来到28日早上九点,相关的网络报道量达到了864篇,呈现出网络媒体对此事的一个极高的关注度。
在腾讯微博,一位叫范剑平的用户这样评价此事:腐败得那么中国特色!瓷器市场正在被异化并走向畸形。他的观点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但是更多的网友认为,贿赂就是犯罪,不分雅与俗。而所谓的“雅贿”起源于汉代,到明清时期已经臻于极致。
有一句话叫“不怕官员不上套,就怕官员没爱好”,在反腐的过程中,这种隐性的腐败更可怕。其实,所谓的“雅贿”早已进入公众的视野,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都曾对这个现象进行过报道,但这次对于“雅贿”内幕的揭露所引起的舆论反响空前强烈。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朱明刚:从我们人民网的两会调查来看,今年的反腐倡廉又位居网民关注话题的前三甲。所以说“雅贿”的出现肯定是迎合了网友的需求,对反腐倡廉的一个需求。针对雅贿这种现象,我们觉得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操作性比较强的机制,让这种隐性腐败无处藏匿。
十八大之后,从先后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中,我们看到了中央的反腐决心,公款吃喝等显而易见的腐败形式得到了一个有效的遏制。但是对于像所谓“雅贿”这种隐性的腐败形式,目前还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官场中的“雅贿”能真的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