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平:探索生態農業模式 打開農民“致富門”

更多視頻

發布時間:2016年12月09日14:48
上傳視頻,來人民拍客

來源:人民網-人民視頻    發布時間:2016年12月09日14:48  0條新聞

   走進灤平縣興春和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整排的大棚望不到邊際,就是這樣現代化的農業園區正在悄然地改變附近村民的生活。家住路南營村的孫志國就是這270多人中的一員,今年初他加入興春和工作,這讓他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

   孫志國:現在對工資有把握了,不像以前你今天干活,明天沒有地方了,像冬天一般在外面就不能干活了,像我這兒過年都有工作干了,在大棚裡面。

   孫志國粗略估算了一下,以前每年種地加上外出打零工的收入總共也就兩萬元左右,而現在,包含土地流轉和在興春和打工所得,他家的年收入可以達到五六萬元。以前出外打工,每年,孫志國總要與家人分開幾個月,而如今在家附近工作,不僅離家近了,收入也高了,老孫對未來也有了更加美好的憧憬。

   孫志國:心情也比以前高興了,起碼天天能回家了。像我的房子,多少年了想蓋但沒蓋了。通過興春和上班,我這樣干,基本上兩年,最多三年就能把房子蓋上。以前蓋這房子,想都不敢想。

   楊遠帆(路南營村第一書記):孫志國家,原先家庭生活情況是比較困難的,供兩個孩子上學也比較吃力。今年他們家加入興春和之后,在這樣的協調下,整個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舉個現實的例子,他們家原先在興洲上學,都是靠孫志國的三蹦子送,今年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之后,他們家也開始包車了,日子慢慢好起來后,供養孩子上學,生活水平,吃、喝、住各個方面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提高。

   “興春和模式”切切實實的造福了許多灤平縣的居民,而這種模式僅僅是灤平縣充分結合當前扶貧時機,探索出的造血式扶貧模式中的一種,灤平縣正在通過推進土地流轉,建立產業基地,培育“產業工人”等措施,在拓寬農戶脫貧致富渠道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

   王國生(灤平縣扶貧辦主任):我們的目標是利用三年時間,也就是說到2018年所有的貧困人口、所有的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剩下的2019年和2020年,對貧困成果我們要加以鞏固。圍繞著這個目標,我們大力發展相關的產業,我們讓貧困戶參與進來,把產業、園區和貧困戶之間建立了利益連接機制,這樣探索了幾種模式,像我們今天在興春和這個園區,興春和模式相當於一地生三金的模式,類似於這種模式,還有雙泉模式,雙泉是一個養殖企業。八種模式,把園區和貧困戶的增收給結合起來。

   “一地生三金”,再加上金融扶貧貸款入股分股金,組成的“一地生四金”的脫貧模式正在切實的改變著灤平縣居民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不僅變得富裕起來,也逐漸改變了鄉村的環境面貌。

   崔瑞祥(灤平縣委副書記、縣長):老百姓原來是靠種地為生的,現在變成家庭旅館的經營者,變成農業園區的工人,他的收入就穩定了,有長期的收入,資源變資本,土地變成股權,一地生四金這一套東西,通過這些業態的植入來強化新農村發展的內涵,讓老百姓有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實際既改變了環境,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解決了脫貧致富的問題。

(責編:柳靜、趙綱)

猜你喜歡

人民出品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播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