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靠譜》破土啦!天才世界觀:“異化勞動”是個什麼鬼?

發布時間:2016年06月07日08:51
上傳視頻,來人民拍客

來源:人民網-人民視頻      0條新聞

為什麼不少現代人會變成奢侈品的奴隸,崇尚“拜物教”﹔

考察人性,人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知道了許多道理后,人為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些問題在馬克思的世界觀裡都能找到答案。

他在一篇最為短小精悍的文章中寫道:

“哲學家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人民網北京6月6日電 (沈王一)自5月5日播出第一集以來,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策劃指導,內蒙古廣播電視台、人民網聯合出品的讀書節目 《馬克思靠譜》,受到廣大觀眾的關注和好評。6月3日晚22:00,《馬克思靠譜》第五集《破土啦!天才世界觀》再次與觀眾見面。

《馬克思靠譜》是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策劃指導,內蒙古廣播電視台、人民網聯合出品的全國第一檔“三好”讀書節目,秉承“好有趣,好營養,好品位”的理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接地氣的方式,達到“武裝頭腦更充實心靈”的目的,力圖通過不同風格、不同定位的80后主講人,以略帶“治愈系”的語言風格,為年輕人解讀什麼是馬克思思想。

在第五集《破土啦!天才世界觀》當中,四位主講人通過互動對話的形式向觀眾講述:在流亡路上,馬克思如何用理論真氣打通了任督二脈,讓天才世界觀的萌芽破土﹔從異化勞動到人的本質再到實踐論,我們該怎麼理解馬克思的天才的世界觀﹔這個偉大的世界觀又如何來指導我們去認識世界、改變世界。在此,我們摘選節目中部分精彩對話,以饗讀者:

“在我們這個節目播出的過程當中,我問了好多朋友,在你們心中會給馬克思貼一個什麼標簽?略懂老馬的人都會給他貼一個流亡革命家的標簽,而且是窮困的流亡革命家。其實在1845年,剛剛走上流亡道路的時候,老馬的日子還算過得去。剛開始那幾年還是不錯的,從事業到家庭到社會的關系都是在穩步上升。”

“老馬是一個特別善於思考的人。馬克思一生是以思考為自己的最大的一種愛好,所以在這期間始終沒有閑著,也做了大量的思考 ,也做了很多學術的成果。”“這個時期是馬克思理論成果集中爆發的一個階段。大家所熟知的馬克思的著作,大部分都是在這三年產生的,像《德意志意識形態》、《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哲學的貧困》,甚至大家都熟知的《共產黨宣言》也誕生在這個時期。”

“這個時期馬克思迎來了一個理論上的爆發期。要做一個比喻:感覺馬克思就像一個武林高手,這個時候他的理論體系在他體內已經運轉自如了!先來一個小周天,再來一個大周天,最后沖破了任督二脈,他的天才世界觀的萌芽一下子就生長出來了。首先,他的第一個天才世界觀的萌芽就是異化勞動理論。”

“在資本主義工業體系裡,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產品並不是熱愛,而是極端的恨。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的勞動實際上被異化了。關於異化勞動,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裡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

“書中是這樣說的: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棚舍﹔勞動生產了美,但是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蠻的勞動,並使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痴呆。”

“異化勞動為什麼使人不是人?馬克思在手稿中講的很清楚,就是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為什麼私有制會導致勞動的異化?馬克思揭示了其中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因為生產資料在資本家的手裡,因為生產資料是資本家所有,所以工人根本拿不到,工人通過這樣一種生產資料生產出來勞動產品,他生產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所以,在這種付出和回報之間的落差就讓工人特別的痛恨自己的勞動產品,痛恨自己的生產資料、痛恨工廠、痛恨機器,由此就形成了勞動的異化。”

“異化在我們今天消費主義時代下表現的更加清楚。比方說包包是眾多時尚女性追求時尚的單品之一,但現在女孩買買一個包不夠,要買很多個,而且是奢侈品牌包,這就是‘拜物教’。‘拜物教’應該是崇拜一些神秘的力量,但是,今天我們崇拜的是我們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產品。我們發明包是為了讓包裝東西,結果發現我們成為了包的奴隸了。”

“明明老師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消費主義時代的異化。在消費主義的背景下產生了一種異化,這種異化就是對物的異化。什麼是消費主義?消費主義就是,把有限的一種生理需求變成無限的一種心理或是感官的欲求。”

“我想起的叔本華的一句話:人在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是痛苦的,在欲望得到滿足之后就是空虛的。所以人生就是:在痛苦和空虛的鐘擺上來回搖擺。實際上,這就是一種消費主義帶來的感官刺激、帶給我們的東西。那麼這種異化是對物質的異化,是對感官刺激的一種異化。”

“在前幾集中,我們談到的黑格爾是馬克思的一個老師。其實,馬克思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老師,費爾巴哈。馬克思從黑格爾那裡學到了辯証法,他通過辯証法達到了思想上的一些脈絡。但它是唯心的辯証法,可能在現實當中也讓馬克思感覺到了它的無力。就在這時,他遇到了費爾巴哈,費爾巴哈的唯物論讓他看到了現實的力量。”

“費爾巴哈的唯物論把人的實踐看成了吃喝拉撒這樣機械化的行為,並沒有看到實踐當中的能動性,所以他的理論也是不徹底的。馬克思的可貴就在於,他把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精華結合了在一起,形成了唯物辯証法。學習費爾巴哈的唯物論和黑格爾的辯証法,然后自成一派。”

“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的時候,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它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后來寫《德意志意識形態》奠定了基調和方向。費爾巴哈認為,決定人們行為的是人的類本質。什麼是類本質?通俗地來講,人類本質也叫人性。但是,馬克思在這裡大膽的提出衡量歷史的尺度是生產力而不是人性,甚至也不存在什麼亙古不變的所謂人性。”

“費爾巴哈講人性就是人的一種自然的本性。實際上這是不是人的本性呢?是不是人就完全聽命於這種吃喝拉撒的行為呢?很明顯不是的,人不但是要有這樣的本性,尊重這樣的現實,同時他不是被動的,他是能動的。所以,這就充分的說明費爾巴哈的辯証法沒有學好。”

“教條主義的人,永遠跟不上這個時代。因為他隻會用一種辦法一種模式,簡單的一刀切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他不懂得辯証、不懂得變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馬克思超越費爾巴哈的地方。”

“提到人性,我想到哲學史上一道經久不衰的辯題:人性本身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在馬克思看來,人性即非本惡也即非本善。所謂的善惡是在后天的社會環境當中,在生產生活的實踐當中所形成的。所以,這就是馬克思比費爾巴哈更高明的地方。費爾巴哈講人性是講他的類本質,也就是說他有一個自然的本性的。實際上這個自然的本性,在馬克思看來是由生產力決定的人的本性,實際上就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人的本質在馬克思那裡是有多層含義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就是勞動,是人的本質的第一層含義。因為勞動把我們人跟動物區分開來,剛才鐘老師又講第二層含義,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的總和把我們不同時代的人本質區分開來,相對於原始人我們今天的人的本質、人的本性更加豐富了。”

“人性是具體人性而不是抽象的,我們在社會當中經常會犯一種抽象的人性論的錯誤,經常抽象的談論人性。說就應該那樣、就應該這樣。其實不是的,我們曾經講過決定一個人的社會意識的是他的社會存在,實際上人性本身也應該屬於社會意識的范疇。所以,抽象的人性論某種意義上是站不住腳的。”

“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論的論斷真的是《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這篇小文章當中的天才的萌芽。除了這個萌芽外,還有個萌芽,就是實踐論。有很多朋友說聽了很多大道理,但還是沒有過好這一生。其實不是說這些大道理沒用,而是我們沒有找到實現這些大道理的途徑,這個途徑就叫實踐。《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最后一條說,哲學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來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說的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實踐這個東西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說我們懂得了很多大道理,但這些大道理不在實踐當中去應用,那這個大道理就是沒道理。”“《小馬過河》裡有一個哲學上很重要的辯証關系,就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理論是指導實踐的,但理論又是來源於實踐的。我們現在的年輕朋友經常會走兩個極端,有的是過分的強調了理論、過分的強調大道理,另外一個極端是有的會過分的強調理論沒有用。”

“在上大學的時候可能學習更多的是理論,理論培養的是一種智商、是一種我們的學習的能力。但是要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其實光靠智商是不夠的,還得靠情商。情商絕對不是在理論當中實現的,它要在實踐當中、在現實的打拼當中實現。一說情商,現在人就覺得是這種趨炎附勢、投機取巧、腹黑就是情商。”

“實際上,情商其實是一個科學的概念:第一,要對自己有一個深刻的認知,也就是自知之明﹔第二,要有自控力,學會控制自己﹔第三,最關鍵的就是要有同理心,也就是換位思考﹔最后一個是要有適度的交往熱情,也就是,你必須要到實踐當中你才能夠真正懂得這些大道理。” 

(責編:王子涵、趙綱)

猜你喜歡

人民出品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播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