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視頻 發布時間:2016年06月06日08:35 共0條新聞
李繼宗是北京市非遺項目“京劇盔頭”的第四代傳人,從14歲在盔頭鋪學徒開始,他已經與盔頭打了64年交道了。
一、繼承源於技藝 更源於愛
李繼宗是一名京劇愛好者,從小最大的願望便是做一名職業京劇演員,可是這個夢想,卻沒能得到父親的支持,理由是“唱戲不養老”。
李老游一副好嗓子,沒能做成京劇演員讓他多少有點遺憾,不過,做盔頭卻能直接與京劇行當挂鉤,能接觸許多京劇演員,想到這,李繼宗還是很高興。
為了能離京劇舞台更近,與演員們更近,李繼宗下定決心,“我不唱戲,也得上劇團工作去。”他立志一定要進入一個專業劇團,一邊做盔頭,一邊欣賞戲。
為了這個願望,李老沒少下功夫。
1956年,李繼宗計入了北京市盔頭戲劇生產合作社,當時盔頭社有310人,不僅有做盔頭的,還有與盔頭相關的十三個行業的工作人員。李繼宗是三級工,一個月工資40.5元。
第二年,合作社實行了一年計件制工作方式,按制作的件數發工資,活兒快的盔頭師傅一月能掙上百元,這在當時是相當誘人的收入。李繼宗卻反其道而行之,執意要進入以老師傅為主的特級組,特級組的老師傅技術好,功夫深,但是上了年紀,一個月做不了太多件,這樣是非常影響收入的。但是李繼宗的目光卻放的很長遠,他在特級組虛心跟老師傅學習,還時常能接觸到給梅蘭芳、馬連良等京劇名家定制的盔頭精品,一年多的時間,李繼宗受益匪淺,技藝大大提升,以致於1958年社裡設擂台打比賽,沒有人能比過他。
在求精的同時,李繼宗還要求“全”。當時很多盔頭師傅隻會盔頭技術本身,對一些輔助行業不甚了了,李繼宗不僅把盔頭學會了,把這些輔助行業,如點翠、點綢、做絨球、做穗子等統統學會了,爛熟於心。
就這樣幾年的功夫,李繼宗的盔頭既精且全,1959年他順利的圓夢進入了北方昆曲劇院,一直待到退休,幾十年間,他給許多名家做過盔頭精品,比如張學津、楊鳳依等人。
二、傳承的責任讓他有了取舍
李鑫是一個典型的80后,他最大的願望並不是坐在工作室裡制作盔頭,而是在海邊開個酒吧,悠悠閑閑的享受生活。但是,為了傳承盔頭手藝,他有了取舍。
如今他也做了十六七年的盔頭手藝,而從天南海北來的盔頭訂單應接不暇,然而這種“應接不暇”的狀態卻恰巧反應了一個問題:會盔頭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像李鑫這樣的年紀還在堅守這個技藝的人鳳毛麟角。
李鑫有自己的固執與執著,能做三分絕不做兩分,面對所謂的創新,他的理念是,先把傳統守好了,你再談創新。
(責編:趙鐸、柳靜)強降雨持續影響我國多地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勛章”獲得者:萬裡歸來矢志報...
東京奧運村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東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第二批成員抵達東京
【走進鄉村看小康】特色產業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泥底尋根,藕塘挖寶,英國小哥在洪湖當藕農
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最新疫情
【新聞特寫】各地群眾在天安門廣場感受建黨百年氛圍
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最新疫情
以史為鑒 開創未來 大型文獻專題片《敢教日月換新天》引發熱烈...
香港“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
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最新疫情
澳門社會各界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座談會
香港中聯辦開展“溫暖關愛進社區”活動
港澳各界:習近平主席講話鼓舞人心
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最新疫情
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最新疫情
台灣各界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致賀
香港澳門舉辦多項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延安革命紀念館陳列提升改造后全新亮相